一个家庭,两种习惯
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从小经历了苦日子的人。他们小时候处的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一件衣服能穿几代人,自然灾害的时候,屋檐草,树皮,草根都吃过,能吃到野菜那是很幸运的事!(当然也有条件好的,咱不讨论这个)
因为人都是有记忆的,所以父母那辈人,多数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使是后来,到了新社会,他们有能力过上好日子了,也依然保持着那种细水长流的心态,不是他们不知道美食好吃,好物件更好用,而是曾经的生活的磨砺更多的让他们选择了延迟满足,而不是及时行乐。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不是能花钱的孩子,毕竟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里看着呢!
然而这些孩子又是新一代人,跟自己的父辈不一样,他们没有经历那种生活,他们过得是比自己父母更好的生活,这个时候,首先物质是极大丰富了,外面的世界总是有些诱惑,有时偷偷地背着父母和小伙伴们跑出去,去认识他们好奇的事物,有时候,有些开明的家长也会主动带着家人孩子去尝试,尝试过的人总是会有分享的激情,这时长大的孩子也会光明正大地消费,孝顺的孩子会买给父母们他们觉得好的商品和服务。这时老人还是会说:“干嘛花这个钱?又贵还不如自己弄好!”孩子往往会说,以前你们没捞着好,再不好好享受不就亏了?“其实私下里那些接受了孩子邀请的早乐颠乐颠跟他们的老伙计们得瑟去了!
-
国容国容
-
方知方知角度很独特,确实跟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
国容国容引用 @ 方知 @ 方知 的话:角度很独特,确实跟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