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地方的婚俗—两头蹲,不是流行,是种特产!
很久以前,就想着手写一篇我们地方的特色婚俗,应着最近的江浙两头婚话筒,我来讲解一下。
方位:苏州常熟,在我们当地,这个叫“两头蹲”,也就是最早出现这种婚俗模式的地方,以前百科上就有写到常熟特色,最早的那一批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在我们当地,这个不是选择,而是约定成俗,家家户户的一种模式,嫁娶在我们那一般只有这三种情况:1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少);2双方贫富差距特别大的,例如一方是厂长的儿子,一方是百姓家,那么一般这个儿子会让对方嫁过来(少);3不绝对,还有那百分之0.001其他可能;上面情况在大众里比较少。所以两头蹲就是一种主流。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女孩,要把这个女孩嫁出去,会被周围的邻居看不起的。哪怕家里经济不好,一般情况也是两头蹲,随着两胎的开放,默认将来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爸姓,一个随妈姓,这个要提前说好,部分人家是要立字句的,担心未来亲家反悔,如果找了一个其他地方的,更要做好说明。那会刚上大学,10年前,一个亲戚找了徐州的男友,生了女儿想着这个女儿先跟自己女儿姓,第二个无论男孩女孩姓男方的(也是担心万一这个女孩姓男方的,将来生儿子姓女方怕对方不高兴)结果男方二话没说直接让女孩姓了自己的,后来那个亲戚就和亲家立了字据,毕竟别的地方没有这个习俗,说清楚比较好。
这个习俗毕竟已经有很多年的经历了。现在已经是稳定期。起初这个离婚率是很高的。当地论坛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各种评理的,这个模式适合我们这代独生子女,现在二胎多了,我想象着将来又会趋向嫁娶。下面具体说说两头蹲的日常。
首先说结婚:无彩礼嫁妆,若男方拿出几万给女方买黄金钻戒,那么女方也给男方买黄金啥的,双方花的钱差不多。男方办男方酒席,女方办女方酒席,中间可以隔开很久,一般是一年内办,6年前我家下半年办的,他家隔年的上半年办的。女方办的时候,也要去带亲友团去男方接新郎,哈哈,没错,就是那种敲新郎房门(当然一般男的不怎么会为难女的,多是接新娘女为难新郎)。
住的方面如果有给小两口买房,小两口自己住,其他都是两边住的,举例我,单位离我家近,小孩在婆婆那边上学,所以一般工作日我住娘家,周末住婆婆家,我是没有严格区分的。在我们这住娘家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女的更喜欢住在娘家,所以男的也会常住在女方家,前几天和新来的同事聊天,把我惊着了,他说8年了他媳妇一天也没去他家住过。我问那小孩呢,他说他爸妈经常会去丈母娘家看看孩子,当然这个我是比较少见的,再说个我三年前培训时遇到的老师,年龄比我大三岁,她两口子就比较清晰,一个月男方一个月女方,有一次她说今天要提前回家,我们问她原因,她说回去搬家,原来那天是月末,两口子东西多,每次都要搬得那种。
前天有感而发,突然问老公,将来我们die了,会不会分开,你在你们那,我在我们这,他回我,这个问题要看将来的儿子,我说我不想和你分开...
两头蹲周围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我是喜欢这个模式的,没感觉到和爸妈分开,自己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当然将来会有弊端出现,我暂时不去提前考虑,因为将来前面会有很多例子,借鉴别人的解决方案,去完善自己的。虽然这个模式不够成熟,但从周围的伙伴们来讲,确是更适合我们的(我的亲戚同学朋友99%是这个模式,生活中除了一个家里有个姐姐的她嫁出去了)。
最后解释一下两边住,别的好多文章提到各住各家,不是小两口分开住,结婚了咋会分开住呢,是一起住,一起住男方家或一起住女方家,不是分开的,哈哈,当然,吵架冷战应该会分开几天,两人约定好这个月住我家,或这周住我家,什么时间都可,但是一起行动的!
赏,有点像我家的生活的模式,本以为婚后会离开娘家,还是离不开娘家,不同的是:他爸妈偶尔会去丈母娘家看看孩子,孩子不跟我们姓,跟男方姓。谈恋爱的时侯,说孩子跟我姓,婚后说:没说过。不承认,最后不了了之。当初为什么要结婚,就是以为答应了姓氏。谁知不是,所以说什么最好婚前摊开讲最好,不要怕什么。
嗯,这个情况蛮多的,我和爸妈婆婆等关系都蛮好,所以经常两边回,但是不定性的,后来拉了一个群,在群里说今天回哪边,因为回去的话饭会多做一些要提前说
我们也是差不多这个样子哈,婚前住我家多一些。婚后住他家(不想麻烦辛苦自己妈妈)😂,现在自己住,长辈住的也不远,婆婆妈开玩笑的说,她偶尔过来帮我们做卫生,就像钟点工一样,扑哧。我是不想跟长辈住,盼望了好久的长大,结婚,生子,自己独立出去。我儿子现在还小,但他天天说,不要离开我们,以后读书都要在本地,哈哈哈哈😂
哈哈,苏州吴中区,一直也是这样的传统~刚结婚一个月,感觉跟没结婚没啥区别,毕竟他老出差,我还住自己家。
(⊙o⊙)哇 涨见识啦
还有这样的啊,真是让我长见识了。我这边都是嫁娶的,婚后出了偶尔回去娘家,其他的基本都是在婆家。。。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