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于当下,日日是好日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了,意外的疫情打乱了一切节奏,正式步入而立之年的30岁,曾经以为的30岁是一场噩梦般地年老的象征,但真正的到来却是从刚开始的内心波澜到渐渐地稳定、可以心平气和的与自己相处,就像村上先生在《无比芜杂的心绪》里所说的:年龄增长的好事,我以为大体是没有的,不过年轻时看不到的东西现在看到了,不明白的东西现在弄明白了,这些还是让人高兴的。
下面谈一点点自己这一年的一些感悟。
(一)余生漫长,切莫慌张
《日日是好日》里说: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何不好好体验当下。唯有忽略过去与未来,专注当下这一刻,人才能无所挂碍、自由自在地活着。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
是呀,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问题,没有所谓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线,最重要的是用心于当下。
TED《不要让别人打乱你的节奏》中也曾经说到:
「 人生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你身边的某些朋友可能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可能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他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也有自己的。耐心一点。
25岁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有结婚,但过的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以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有什么丢脸的。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因为爱因斯坦说过:“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人生有无限可能,别给自己设限,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节奏,余生漫长,莫要慌张。」
(二)规律作息,健康永远是最重要。
《赢在下班后》里说:健康是第一位的,好好管理自己的身体是我们获得一切的前提。
这一年的疫情最大的结论是什么?就是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16年开始跑步,中间虽然断断续续的停过几次,但总体来说还是扎扎实实的跑了,也因此变得很“顽强”,平时也鲜少生病,年度体检也都一路绿灯。我想这都得益于平时规律的作息,就像《改变你的作息,改变你的生活》里面所提到的一样:因为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按时吃饭,坚持运动,早睡早起),所以身体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所谓的精力管理是什么?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给出过这样一个健康体适能概念: 每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能积极应对突发身体状况。而如何保持精力,张展辉在《掌控》这本书中提到,是日复一日规律的作息和习惯,通过饮食为身体注入能量,通过运动为身体蓄能,通过休息使身体得到恢复。
(三)慢慢积累,静待成长
《向上生长》:你做一件事,做一周没什么用,做两个月也没什么用,但是如果你能持续五年,绝对能折腾出点名堂。不管你做什么事,只要天天做,随着数量的积累,在某个时间点就会出现涌现的效果。
比如我从2017年年后开始学习英语,利用某App学习,坚持每天早起跟读,坚持了四个月L3等级还没有学完,7月份去英国的时候,很多时候听不懂别人说什么,但是继续坚持早起读英语,等到2019年(2年后)学到了L8 (TED课程也都能够听懂80%了),去年年初去美国出差,发现可以更同事一起讨论工作上面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知不觉的日复一日的积累突然在某一天涌现出来了。所以,不必太功利,即时短期内看不出来什么效果,也不要放弃,慢慢去积累,保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静静等待成长。
(四)放下手机,多读读书
今年总共读了36本书,并坚持输出读书笔记,也开始来管理更新读书笔记公众号。从2018年中开始认真看起书来,到现在即将读完第一个100本书了。如果说读书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渐渐地变得不再那么焦虑了,以前通勤或者有空时就刷手机,到头来发现不仅一无所获,反而更加焦躁。自从开始阅读,渐渐开始喜欢这种状态,不一定是要记住书中的每句话,或者出口成章,或者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在阅读中学会与自己独处,渐渐的变得平静与坦然,正如三毛所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