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则》:好的规则让人生更加自由(一)
作者:[加]乔丹·彼得森
本书作者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五大人格研究专家,曾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在这本书中,彼得森教授不仅提出了他的十二条法则,还整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向人们说明为什么最好的规则并不会限制我们,反而会推动我们前进,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和自由。
法则一、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如果你垂头丧气、萎靡不振,那么你也会感到自己渺小和挫败,而他人的反应更会放大你的这种感觉。人和龙虾一样,都会根据身体姿态来评估彼此,如果你显得失败,那么别人也会把你当失败者对待;如果你笔挺站立,人们也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你。
物理层面的挺立也可以激发精神层面的挺拔。挺拔的你会直面人生的重负,你会更加积极地迎接挑战,而不是坐等灾难降临。
因此,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随后,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有能力的,或者至少不会立刻认为你无能。你会遇到更多的人,也会更加招人喜欢。结果就是,有更多好事会降临到你身上,而且好事发生时你的感觉也会更好。
法则二、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已如助人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当你一直稳定、安全和一成不变的时候,就无法学习到重要的新事物。但是当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超过了你的吸收能力时,你又会被混乱所淹没。
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既可以平衡对未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所在。
好事不会自动降临,我们需要努力强化自我。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正如尼采所说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法则三、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当生活向前推进的时候,你会陷入暂时的混乱,这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让你产生新的希望。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
法则四、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人可以看见,包括看见尚不存在的事物,因此人们能够畅想所有问题都被发现和解决的虚构世界。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厘清自己。
未来和过去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过去是固定的,但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好。这种好或许可以是你在一天之内花费最小努力所能达到的。当下永远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你前行的方向比你的起点更重要。
你要把目标定得小一点。你应该这样设定目标:到今天晚上为止,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比早上有一丁点进步。然后问问自己:“我能够并且愿意做哪些事情来实现这一点?我希望得到怎样的奖励?”执行你的选择,不论做得好不好,然后用咖啡庆祝自己的胜利。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有点傻,但是没关系,明天你还这样做,后天,大后天,一直持续做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比较基线会神奇地提升,就像复利一样。坚持三年,你的生活将会完全不一样。然后你就可以设定更大的目标,更远大的理想。你的双眼也会跟着清晰起来,并逐渐能够看清世界。
法则五、管理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管教孩子是一种责任, 管教不是对不良行为的愤怒或者报复, 而是仁慈和长远判断的谨慎结合。
最根本问题不是如何保护孩子免受不幸的痛苦和失败,而应该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你可以选择管教你的孩子,也可以选择把责任转交给严酷、冷漠的社会,而后者的行为动机绝不能与爱混淆。
父母的主要职责是让孩子成为受人喜欢的人,这会给他带来更多机遇,让他产生更多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这甚至比培养个性还重要,因为追求个性的前提是要具备高度的社交成熟度。
法则六: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从小事开始。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机会?你是在努力发展事业,认真工作,还是在让怨恨拖你的后腿?你和自己的兄弟重归于好了吗?你尊重你的伴侣和孩子吗?你有破坏健康和幸福的坏习惯吗?你主动承担责任了吗?你对亲友坦诚吗?你做了那些你能够做到,也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吗?你清理过你的生活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你可以试试看先停止做那些你明知是错误的事情,今天就停下来。如果你确定那是错误的,就不要浪费时间怀疑你是如何判断对错的。不合时宜的质疑不会带来启示,只会制造困惑,阻碍你的行动。你是可以在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判断事情的对错的,因为你的整个存在会告诉你一些无法解释或无法表达清楚的事情。每个人都很复杂,以至于每个人都很难完全看清自己,但我们都拥有自己无法理解的智慧。所以,只要你有一丁点停止的想法,那就立刻停止。
>>>>>>>>>>>>>>>>>>>>>>>>>>>>>>>>>>>>>>>>>>>>>>>>>>>>>>>>>
正如尼采所说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那么,我明白了吗?
感谢她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