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要读到怎样的水平才不是白读?
大多数的书都被我处理掉了,只保留了几本育儿书和一些关于极简生活的书。
被舍弃了的几乎全都是告诉我如何变得更好、如何生活的书,但是每次翻起来却觉得非常的焦虑和紧张,给我的压力很大。
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一个喜欢听大道理的人,一个需要外界给我就反馈的人,但也是一个很容易疲惫的人。过往我是靠着各种励志书籍成长起来,这类书在我毕业后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没有让我从学校出来就成为一个“社会废人”。在书籍的帮助下,我通过不断的努力拥有了满意的工作和生活,也培养了我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让我意识到了各种好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而言尤为重要。
但为什么现在要摒弃支持我一路走来、数量不断增多的书籍之友呢?不,我不是摒弃,只是重新选择,保留少量,不再去听大道理,而是用行动过一生。
之前也付费参与了很多理财类和成长类的课程,有很大的收获,但更多的是用金钱买来了听别人故事的资格,三分钟热情被注入,但扪心自问,当下依然在践行的还有哪些呢?除了被动的不需投入精力的基金投资之外,每日思考发展趋势有继续吗?拆书稿写作开始了吗?快速阅读的技巧还在练习吗?尤克里里挂在墙上又吃土多久了呢?学习的便利性也大大缩短了学习一项内容的持久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等待着更大的鱼,但殊不知更大的鱼需要前往更深的海。
果断放弃了一些书,一些内容,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聚焦。
凭借别人的推荐,凭借自己的冲动去买书,和放纵自己的欲望,去商场购物没什么两样,书籍的堆砌同样会让人压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拥有的书籍可谓有限,但在有限的书籍中获取了无限的智慧,创造了无限的成就,而我们每天被各种畅销书包围,真正起到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书非借不能读,是在书籍匮乏的年代,现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使得获取书籍变得越来越容易,每年产生的新书更是层出不穷,浅尝辄止无疑浪费时间,书的价值不在于读多,而在于读精。知识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好习惯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
书的价值在于使用而非拥有,我们买书究竟是为了成为书籍的保管者还是使用者呢?按需购买,买来即用,读精读透,自然流动,这才是对书的正确态度。
查理芒格说:我本人是个传记爱好者,喜欢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好玩,但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那些有杰出思想的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方法比简单的给出一些基本概念要好得多——《穷查理宝典》。
成为朋友在于你了解对方的思想,认同他的观点并与之为伍,而这绝非一面之缘,对每本书简单浏览绝达不到和作者交朋友的程度。
生而有涯,学海无涯,把所做的事情加上时间维度来考量,有限的时间用在更值得专注的、更具体的目标中,或许会获得更为确定的、更好的生活。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