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让人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我正在参加#开始理财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奖征文活动,参与有机会获得50元京东卡和10万她币,你也快来参加吧:https://www.talicai.com/post/1190151
貌似年龄越大,越信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些老话儿,如“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所谓“算计”,说白了,就是会计划、会经营,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会过日子”,“会过日子”包括节俭,但更重要的是会收入、会支出,会分配,这才是重点!
会收入、会支出、会分配其实也是财务管理的几个大的要素,只不过专业术语不同罢了。当你开始攒钱,这些你都无一涉免。那么,攒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那些改变呢?看下来有三个:
1.量入为出更有规划
最近3个月,我基本都做到了每个月买5W理财,其余的定投和基金投入正常按照规矩来,可能也因为有赎回的滚动资金,所以总资金量也没觉着紧张。唯一改变的还是观念,之前都是收入-支出=结余,现在都是收入-结余=支出。当把买理财产品作为结余目标,那么不管剩下多少流动资金,都会根据这个来决定是否在当月买某个东西,在此基础上再来看计划买的东西是否真的有必要。而且在物欲比较低的现阶段,很多时候发现买跟不买于我而言,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差异,所以有时候就放购物车,冷静两天之后,就没兴趣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趁着娃暑假,7月份还去了趟西安,花费不到5000,8月初去了趟郊区,花费
1500+,本来还计划了2个地方,因为又有疫情所以取消了。结余下来的钱约3000,我直接凑到一起买了国债。所以,攒钱嘛,只要想攒,挤一挤总会有的。有了这个信念,大脑就会自动会想办法。
可能有人会说,延迟满足了啊,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特别紧迫和饥渴的需求,延迟满足一下也无妨。这个延迟满足,能有助于帮你识别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
2.从容不迫更有底气
人到中年,更加喜欢“从容”2字。以前说从容,总觉着有点刻意描述,感觉跟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有点类似,现在说从容,觉着会坦然太多了。这或许就是攒钱给予我们的底气。
有了这份底气,会更加“财大气粗”。比如现在虽然依然也会去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东西,但是是真的出于自己喜欢才乐此不疲,而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望而却步。
有了这份底气,会更加“随心所欲”。想吃什么,想去哪里,想干什么,只要确定是家人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可以说走就走,说去就去,即便是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会因为缺钱而顾念重重,在很多方面能够做到相对“自由”。
有了这份底气,会更加“顺其自然”。钱不充裕的时候,总想着如何最大化使用资金,相对宽绰的时候,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或者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就会觉着“无所谓,开心就好”,”没必要较真儿那么多”,“不重要,随便吧,都行”。
这是特别真实的感受和场景描述。
3.目标在手更加坚定
年初给家庭定了年度存50W的计划,其中30W固收目标,约7W的国债目标,约1W的股票目标,约8W的基金目标,还有2W多的零花钱目标(见这个帖子:新思路貌似没有,配置可能会不一样)。这个目标制定的时候,除了固收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其余几个其实都相对模糊,因为当时账户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持仓,而且频繁有买入赎回动作,都没有很精确,基本就是两个理念,逢低加仓一部分,定投一部分。
不过,我惊喜地发现,即便是这样不够严密和清晰的目标,因为这个“粗糙”牵引,还真的起到了督促坚持的作用,目前银行固收理财达到了28W(纯增),小她安享盈6W(纯增),基金账户都加上有18W(年初7W+,纯增约11W),国债3.6W(纯增0.6W)股票账户没动(纯增0),零花钱一直有,不过不多,被我挪来挪去的。也就是说,7个月过去,家庭攒钱大约有40W+,投资盈利等有4W+-,这些都攒了下来。距离我年度50W的目标还有5W的缺口,很easy就能达到了。不算账都不知道,一算账还是非常惊喜的。
我想说的是,这就是目标牵引的力量。有了这个目标,真的会让人更加坚定,也会倒逼着坚持。这个过程中肯定有难的时候,3月因为队友去深圳,增加了一笔额外安顿支出,虽然能报销回来,但是需要预先垫付,对我的安排是造成了实际影响的。不过有大目标倒逼着,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欢迎交流呀。
@她活动
姐姐很厉害哦我对数字向来糊涂,请问你算的帐面收入是指理财收入还是新投入的资金?
新投入
都买哪里的理财?利率多少呢?
银行,有高有低
想知道高的多少
6.多
美女,我买基金一般用的是小程序 小倍评基,上面直接给基金打分,我按分数高的直接吗,靠谱吗?
没用过这个小程序。我都是自己选择。
收入相当给力
写得真好,有模糊的目标胜过等待正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