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在育儿方面与家人有分歧时你是怎么应对的?

来自辣妈班・29篇帖子・208人参与

发帖
优小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优小优
优小优 优小优 2021-12-02 08:21 阅读(710)

以下来自摘录

当孩子跟你说 “爸爸,我真的很疼;爸爸,我的腿不舒服;爸爸,我的小兔子耳朵断了;我很难过”时,你通常会怎么回应呢?常见的第一种误区是忽略。比如小兔子的耳朵都断掉了,然后爸爸会说:“没关系,反正就只是个小兔子,不要紧,爸爸再给你买一个。”

这种方法叫忽略。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使得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孩子会觉得,跟你说话,反正你也不能理解我,你总觉得无所谓。有一次在家里边,我儿子嘟嘟他自己画那些游戏画得很认真,然后我就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在玩什么呢?当我表达出来不知道这种东西为什么好玩的时候,嘟嘟就会特别失望。他说,我觉得这很好玩,我们用想象力来玩这个东西。

所以很多事在我们大人看来真的不值一提,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孩子来讲,可能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他会哭,他会难过,他会觉得被忽略。所以第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当你不断忽略孩子的感受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会慢慢忽略别人的感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跟爸爸妈妈沟通是没用的,因为你们反正听不懂。

所以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不要紧,没关系,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怎么这么小气?”这种话就都是对孩子感受的忽略。甚至孩子饿了,回到家说,妈妈,我饿了,妈妈都会说,怎么会饿呢?你刚吃过饭怎么会饿?这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尤其男孩子摔倒了,我们会说,不疼不疼,快起来。你怎么知道不疼呢?所以忽略是我们最常见的误区。

第二种误区就是给建议,但孩子不需要你的建议。比如孩子在学校里边,老师批评了他,他觉得受了委屈,不高兴,这时候很多家长会讲:“那你就跟老师说,你主动跟老师谈一谈,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当你说这种话的时候,你说的对不对呢?你说的是对的,但是没用。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两头受气,就是我在学校里边被老师欺负了,回到家里边跟你说,你还照样说我不行,那以后我就不跟你讲了。所以这种给建议的方法,其实根本无助于让孩子愿意跟你沟通。

那么当孩子表达感受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第一招,倾听就好。其实有时候你能够耐下心来听,说一些 “嗯、哦、真是”。这就已经够了,这就是倾听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得更好,你可以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我知道兔子的耳朵断了,让你觉得很难过,对吗?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兔子,它的耳朵断了,真的好可惜。这就是说出孩子的感受。当你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点头,并且愿意跟你接着说很多别的事,甚至他对于兔子耳朵断了这件事就已经不太在乎了,因为妈妈已经理解了他,或者爸爸已经理解了他。

有一次我跟嘟嘟在楼下踢足球,我主动陪他踢足球,就是他有两个小朋友一块儿踢,然后我跟他们一块儿踢足球。当然,我比他们踢得好一点了,所以我就经常会控球,然后射门什么的。我个人觉得很愉快,因为我在碾压他们俩,然后他们俩就踢不过我。结果踢了一会儿,嘟嘟就哭了。他说:“我再也不跟你踢足球了,你还是让我自己玩吧。”

这时候他已经上一年级了,然后我当时就觉得好笑。我说:“爸爸陪你玩,咱们在锻炼,你跟爸爸这样强大的对手踢球,你不是能够进步吗?”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全部是在用大人的角度说服孩子。我都是在用大人的角度告诉他,不要在乎这件事,大家锻炼锻炼,玩一下有什么了不起?你看,爸爸时间很难得。这都没有做到倾听。所以他就更加愤怒,更加生气,然后哭得很难过。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哎呦,我犯错了,我在忽略孩子的感受。然后我蹲下来跟他讲,我说:“是不是爸爸的介入让你们没法踢得很愉快?”你看,找到他的感受。他说,对,就是。我说:“你是不是希望你们俩能够更多地踢球?”他说:“我跟你都没踢到过球。”就没有踢到过球,全被我踢了,然后他们也赢不了,也没法进球什么的。他们俩的玩法很简单,就是两个人面对面,你朝我的门里踢,我朝你的门里踢,但他们俩玩得很开心,哈哈大笑。所以我们大人不能够用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判断来替代孩子的感觉。

所以当我准确地说出他的感受以后,他马上就好了,跟我高高兴兴地回家。然后跟我约定说:“爸爸,以后咱们玩的时候,你要尊重我们,你要允许我们用我们的方法来玩,别老要求我们要跟你们一样踢足球。”我说,可以,这没问题。这就是双方的沟通。所以当你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说出他的感受的时候,孩子的感觉立刻就会变得不同。

然后第三种方法是,你可以尝试着用一种幻想的方式来对话,这时候孩子会非常感谢你。还是那个例子,孩子的兔子耳朵断掉了,然后跟你说,我的兔子耳朵断掉了,我很难过。这时候幻想的方式是什么呢?你说:“我敢担保,如果你是一个魔术师的话,你一定会把它的耳朵给变出来,对吗?或者如果你有法力的话,你一定会让这个兔子耳朵噌地一下子长出来。”他就哈哈哈地笑。孩子是愿意幻想的。所以当你能够这样说的话,也能够说出孩子的心里话,其实它跟上一个方法是一样的,就是说出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好理解我,这就是情感的认同。

甚至包括你要制止孩子的时候,也要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比如这里有一个漫画,就是孩子喜欢拿着瓶子对嘴吹,“咚咚咚”这样喝饮料。父母会觉得这样不雅观,而且也不卫生,要制止他。如果这时候你说,多难看,放下,这是没教养。当你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其实孩子是不舒服的。他潜意识当中会觉得,对瓶子吹这件事很有意思,下次我爸不在的时候,我一定要做一次。因为越禁忌的事,他会越有兴趣。

那么在你制止他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知道对着瓶子喝水很痛快,但是爸爸担心的是这样做会滋生很多细菌,而且会传染疾病,这个不健康,所以不要这样做。”你先去认同他的感受,你知道他急于喝到饮料,说这样喝很痛快或者怎么样。把这个感受说出来以后,再告诉他这样做的危险是什么,为什么不让你这样做,而且这样做也不雅观,所以我希望咱们倒到杯子里边来喝。孩子就很容易配合。

这招很简单,我们能够认同到孩子的感受就够了。这是第一招,就是关于孩子感受的问题,要排除掉忽略和给建议的误区,而要准确地讲出孩子的感受。甚至你不讲,你就是倾听,点头说“嗯、啊、呀”都是可以的。

这里边有一些例证。比如这个孩子看起来很焦虑,说明天要参加数学期末考试。父母这样讲,放轻松,我相信你能考好的。有用吗?这句话是没用的。第二句话说,你要是早点花时间学习,你现在就不用发愁了。更没用,这是讽刺、挖苦。正确的方法是这样说,你听上去很发愁,我打赌你肯定希望现在考试已经结束了,而且你已经通过了。你看,只要你说出这样的话,你不用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就已经放松了,因为他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然后孩子正在玩你新买的珍珠项链,你不乐意,因为那个东西很贵。有的父母会这样说:“我跟你讲过很多次了,不要动我的首饰,你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句话你有没有强调他的感受?没有,是完全忽略的。第二个说:“不要玩妈妈的珍珠项链,小心弄坏了。”这只是否定他,而没有理解他的感受。正确的方法是对他说:“你很喜欢我的项链,对吗?问题是它们很容易就弄断了,所以玩这些木头串珠或者围巾吧。”这就是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正确的方法。

然后孩子用手抓意大利面,想想看,一个三岁的小孩拿手抓着吃。这时候错误的回答是什么呢?“你用餐习惯真恶心,你太丢脸了,不要这样。”这是错误的。“我简直不敢相信,你这么大了竟然还拿手抓东西吃。”这都是给孩子凭空带来很多压力的话,没法让孩子抵制用手抓食物的诱惑。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我知道用手吃东西一定感觉很棒,但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希望你用叉子吃。”先肯定他的感受,你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再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

甚至孩子很生气,跟你说,我要离家出走。这时候父母怎么回应呢?我知道很多父母在心里都已经有答案了,说,好,走吧,我帮你打包。这是错误的方法。然后还有:别犯傻了,我不想听到这样的话。这种话都不对,都没有能够感受到孩子的这种感觉。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你听起来很不开心,我敢打赌你肯定希望好多事跟现在大不一样。当你讲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才会愿意跟你接着去说,对,我就是很生气。那为什么?然后你们再一步一步地展开谈。

这就是孩子愿意跟你沟通的契机,孩子有时候不愿意跟你们说话,是因为无论他说什么我们就否定;我们就给建议;我们就总是会有一大套东西等着。然后孩子只能做那个被教训的人。所以第一招很重要,关于感受,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招,关于寻求合作这件事。希望孩子听话,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呢?包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这些方法可能都只会让孩子在当下配合你一下,但他内心当中是抗拒你的。而且反过来有可能他叛逆起来,连当下都不配合你,他会故意给你捣乱。因为他的情绪无法安置,因为他本身就不愿意听你讲这些东西。所以这四种常见的误区是不对的。

正确的方法有这么几个。比如简单一点,用一个词表述其实是可以的。这一招在别的书里很少提到,这本书里讲的是说一个词就可以。比如孩子把香蕉皮掉在地上,这时候你不需要说一大堆的长篇大论,你只需要很坚定地说一句“香蕉皮”,就这一句,他可能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孩子最怕妈妈长篇大论,好多东西等着他:“你看你怎么没有公德心,你这多危险。”你说一句“香蕉皮”就够了。就像我带嘟嘟去美术馆的时候,我想让他安静下来,只需要说“嘘”,就一个动作。你就斩钉截铁地说一句话,这个孩子反倒会觉得,你们约定俗成的事就来了。所以只说一个词,这是一个方法。

第二个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我看到厨房的地上扔着一个香蕉皮,没有人管它。这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那我希望你能够把它收拾了,因为这个有可能会让人滑倒,会让人摔伤。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给提示。比如人踩到香蕉皮很容易滑倒,应该把它放到垃圾桶里边,从正面的角度来告诉他这个事应该怎么做。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供一个选择。什么叫提供一个选择?你可以把香蕉皮扔到厨房的垃圾袋里边,或者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边。这就是给他一个选择,让他去做。

还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看到厨房的地上有一个香蕉皮,我觉得很不高兴,因为我觉得咱们家很乱,没有人管这个家。这是描述自己的感受。

还有一招就是你可以写一个便条,因为孩子喜欢父母给他留言,用写便条的方法,孩子会更容易重视这件事情。

这些方法都是寻求合作的时候常见的手段。举个例子,孩子在客厅的墙上画画,或者在客厅的桌子上画画,你不愿意他在这儿画画,那么有几种方法。我听过很多父母说这样的话:如果再让我看到你在客厅里面画画,我就把它们都扔了。我其实最听不得这样的话,就是我听过很多父母说,你要是再不收拾,我把玩具全扔了。很多父母会说,这招很有用,上次我扔了一次,他后来就好了。但你知道你扔一次玩具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吗?所以我真的不建议用威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第二种方法。就是说,你是怎么回事?你知道除掉地毯上的颜料有多么麻烦吗?指责也没法让孩子去改变在客厅画画的行为。你可以告诉他,在客厅画画会弄脏地毯,你可以在厨房或者自己的房间去画,你自己做决定。这就是给对方提供一个选择,让孩子更容易配合你。

然后孩子跟你抱怨说,妈妈,你今天答应带我去买玩具的。你答应过的,你又不去了。孩子有了抱怨的情绪,这很正常。那么如果父母说,不要再抱怨了,这是不对的答案。或者说,现在不要烦我,过一会儿再说。这都是在忽略孩子的感受,并且没有给他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你可以跟孩子这样讲:我希望你这样跟我说,妈妈,今天可不可以带我去买玩具?这种语言的模式是我们教给孩子的。

你的孩子忘记给他的花浇水了,花枯掉了。有人说,我下次再给你买花,我就买个塑料的。这是逃避问题,而且充满着指责。你求我给你买那盒花,你现在让它自生自灭。这是讽刺挖苦。正确的答案可以是,你新买的花正在掉叶子。就告诉他一个事实,描述一个看到的事实就可以了。

所以用这些方法描述一个事实,然后给他提示,给他提供不同的选择,或者描述自己的感受,或者写便条。这些方法都是能够让孩子寻求合作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这本书里边有练习的部分,所以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把练习的部分自己拿笔填一填,它后面都会有正确的答案。

第三个就是关于惩罚这件事情。尤其是体罚,因为有很多父母会用体罚的方法,或者是取消孩子看电视的资格,或者怎么样。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通常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状况就是他会觉得很讨厌,然后他说,我回头要报复他。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有很多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是有恨的。所以当父母用暴力的方法惩戒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恨自己的父母,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情况是,这孩子会说,那行,那我以后就尽量别被你抓到。我小时候就这样,如果父母要求我不要做什么,那我就会学聪明一点,然后尽量不要被他们发现。我相信我们很多书友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你并没有改过,你的父母那样强力地揍你,然后威胁你,说把你送人,你都没有改,你只是变得更加狡猾,不被他们发现。

第三种孩子看起来很乖,但实际上对他的伤害很大。第三种孩子会觉得,我活该,谁让我做了这样的事。然后他对自我的评价不断地降低。当这个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不断降低,他的自卑情绪出现的时候,他这一辈子都很难再成功和幸福了,因为这个伤害其实比前两种更严重。

所以不要轻易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我们讲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过,惩罚有两种,一种叫直接后果,一种叫间接后果。最要命的是间接后果,就比如孩子打碎了一个瓶子,你不能说,好了,打碎瓶子了,不许看电视。不许看电视这件事和打碎瓶子这件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用这样的方法惩罚他的时候,你让他学会的只是暴力手段。以后他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他也可以说,行,你这次不听我的话,我就在那件事上欺负你。这是不讲理。因为父母用不讲理的方法跟孩子沟通,所以孩子就学会跟别人也用不讲理的方法沟通,他的人生就会困难重重。

直接后果有时候是可以的。比如咱们说好了五点钟吃饭,然后五点钟我叫了你三次你都没来,那今天没饭了,饿着别吃了,看来你是不太想吃饭,这是可以的。用直接后果的惩罚代替间接后果的惩罚要进步很多。

但是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学会首先理解他的感受,倾听他的感受。所以比如老师跟你反映说,这孩子在学校里边跟人打架,你怎么办?有的家长回来就会劈头盖脸地把孩子训一顿,甚至有的不管孩子有理没理,家长都会揍一顿等等。我们小时候都经常被这样对待。

正确的方法是倾听并且回应。你应该说:“我听说了这件事,我现在很担心,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他说:“他把我气得要命。”这时候你怎么回应呢?还记得我们前面讲的关于感受的部分吗?不要说,你怎么那么容易生气呢?你要跟同学和平相处,这种话都没用。你要说:“我能够理解,他一定是把你气坏了,你才会跟他打架的。妈妈能够理解你,他一定是把你气坏了,他做了些什么事把你气成这样?”然后鼓励孩子跟你讲出来那些事情。

在孩子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评论。你只有不评论孩子的这些东西,才能够鼓励孩子不断地表达。在这个过程当中,只要你说,你也太小心眼了,这事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跟同学之间要和平。这样的话都会被孩子打住,孩子会说,我就不跟你说了。所以接纳,不评论,就让他把他的话讲出来就好了。

他讲出来之后,你可以总结一下。说:我知道了,因为他随便翻你的东西,不跟你打招呼,所以让你变得很生气,你跟他打了一架,对吗?这是总结,在孩子讲完之后总结。一个人说完话之后,对方能够准确地总结出来,这个人会觉得非常愉快,因为这代表着尊重。

总结之后,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听到你跟他们打架,真的吓了一跳,我特别害怕你和同学做出互相伤害的行为来,你能理解妈妈的担心吗?”这是通过讲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妈妈对这件事是担心的,是不赞成的。“那么一起来做解决方案,咱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能不能跟妈妈一块儿想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嘟嘟在上学的时候也会跟同学们打架。他们班有一个最高最胖的孩子,比嘟嘟高两个头,但他俩是好朋友,老混在一块儿,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孩子经常没轻没重的。嘟嘟有时候回来手上会带着伤。有一天,他说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被那个家伙在腰上坐了一下,坐得腰都疼。

然后我就跟嘟嘟聊天,问他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他就跟我讲了好多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给出建议,如果我给出评判,嘟嘟都会说不对,不是,没有。我说:“那你有没有跟老师说?”“我说了,没有用。”等等。你给他任何建议,他就会说很多这样的东西。所以我的办法就是倾听。

倾听完了以后,我问他:“那你觉得这事应该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没办法,就这样。”我说:“那你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爸爸不希望你被伤害,你也不希望自己上学的时候被伤害,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不能不跟他玩,离他远一点?”他说:“不行,我们俩还挺喜欢在一块儿玩的,而且他老找我,我也摆脱不了他呀!”

然后我说:“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然后他就想,他说:“那如果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干一些别的事的话,就会好一些。”后来他们发明了一套在纸上画游戏的游戏,因为他们上学不许带手机,不能玩那些游戏,他们就在纸上画游戏,然后用纸画的方法来攒积分,来打怪,然后怎么怎么样。他们越玩越嗨,玩得很愉快,现在就不打架了。他们就用纸上游戏的这种方式形成了一个联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所以孩子其实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这时候你要邀请他,你要说,咱们一块儿来解决问题。在孩子说出解决方案以后,一定要把这些方案写下来,因为写下来代表着认真,孩子会觉得很受尊重。写下来之后,在所有的解决方案当中,你注意,这里边可能会有很离谱的方案。对很离谱的方案不要评论,再离谱都写下来。当孩子发现再离谱的建议都能写下来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个游戏,很好玩,觉得太有意思了。

所以复述一下,倾听,并且回应,不要做评论;然后总结孩子所说的东西,讲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跟孩子一起找解决方案,把它记下来;最后挑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用这样的方法来代替简单的惩罚,会比我们过去的互动方式要好很多,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尝试一下。这是代替惩罚的部分。

然后关于赞赏,情感引导所用的最重要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领导力课程里边所讲到的二级反馈。什么叫二级反馈呢?就是在别人做对事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并且说为什么。

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这个“为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听到父母的表扬,比如书里边的一个案例:这个孩子在投篮,投了半天,终于投进去了。爸爸就说,太棒了,了不起。当他说太棒了、了不起的时候,这个孩子反倒不打了,把篮球一丢,不玩了。这个老爸说,怎么回事?我夸你两句,你怎么反倒不爱玩了?

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一夸他,他就不做了。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我们的这种评价式的赞赏,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什么叫评价式的赞赏?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与众不同,你太棒了。当你用这种评价式的赞赏的词去夸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既然都已经这么好了,那干嘛还要做?再做,剩下的就都是挫折了。所以这个只是一级反馈,这种一级反馈仅仅是表扬对方,是没法使得对方更有动力前进的。

二级反馈的特点,就是你一定要描述出你所看到的东西。比如那个爸爸如果说,我看到你一直在练习投篮,并且最后能够投进去,连着投中了三个球,我觉得你真的是进步了。这就是描述他所看到的东西。

那天有一位教育学的教授跟嘟嘟聊天。教育学的教授很重视这些细节,他会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跟孩子说话。嘟嘟发现那个大教授蹲在他面前跟他说话,嘟嘟也就蹲下来,还跟教授握着手说话。然后那个教授就说,我没见过一个小孩会自己蹲下来跟我们说话。就是嘟嘟会觉得自己站着不礼貌。后来那个教授很感动,说这孩子特别有礼貌,懂事,也夸了他。

回来之后,我就跟他讲,你今天这个行为让爸爸挺高兴的。为什么?因为你能够意识到礼貌问题,你会照顾别人的情绪,然后跟别人这样蹲下来平视,我觉得很好。你要让他知道他好在哪儿,这种赞扬对孩子会非常有用。所以孩子会特别乐于跟别人说,我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我愿意做一个有自控力的人。

大家如果到我们家去看墙上贴的东西,就会发现很有意思。我有一天出差回家发现,嘟嘟自己写了一个日程表。他现在才上二年级,我们没有任何人要求他写日程表。他自己写了一个日程表,写了每天从三点半放学一直到晚上八点半睡觉这段时间怎么安排,写得非常清楚。然后他就是严格按照这个日程表来执行的。有看电视的时间,有写作业的时间,有玩游戏的时间。

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说,你一回家就必须得把作业写完。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应该有个节奏,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掌握这个节奏。所以他愿意掌握这个节奏,而且他从来没有落过作业。我觉得这很好,为什么非得让孩子按照你的节奏来生活呢?因此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让孩子学会很多正确的词汇。

这里边的难点在哪儿呢?就是父母总是对孩子的缺点很敏感,但是对于孩子的优点,我们就会马马虎虎地过去了。所以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就是即便孩子做了一些让你不那么满意的事,你也可以学会从这里边去寻找一些进步的地方。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更加阳光和开心。

有时候有一些事,孩子也有可能会做得不到位。比如孩子早上起来去上学,然后还是晚了,但是他有没有努力呢?如果他努力了的话,你要告诉他,爸爸今天看到你已经很努力了,今天咱们穿鞋,吃饭,然后离开家的这个时间比昨天已经提前了十分钟了,你真的已经在进步,你肯定会做得更好的。这就是看到优点的部分。当你能够有这样一个心态,能够去看到孩子的优点的时候,孩子也会这样做。

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关于愤怒这件事。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平和的教育,就是父母能够永远保持平和,遇到了什么事都不生气,跟孩子好好谈,这很棒。但是这很难做到,有时候真的会急。那么如果你真的急起来了,该怎么办呢?真的已经发飙了,该怎么办呢?

就是有一个妈妈说,我真的气得不得了了。然后专家就告诉她,在这种时候,你可以说:“不行了,我气坏了,我现在要打人了,把手举起来,然后说,你快点逃。”告诉孩子,妈妈要打人了,你快点逃,然后孩子一溜烟儿就跑掉了。过了一会儿,孩子把头伸回来说:“妈妈,现在我可以回来了吗?”然后妈妈说:“还不行,我还在生气,除非你跟你妹妹关系和好,我才能够不揍你。”孩子赶紧去哄他妹妹开心,然后在家里边扮演各种小丑,蹦蹦跳跳地让妹妹高兴,两个孩子很快又玩在一块儿了,妈妈自然就不生气了。

这是一招应急的方法。你实在生气得不行了,也要给孩子一个逃命的机会,而不要真的去打他,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

还有就是在你愤怒的时候,你可以学会用一个词表达。你可以比较严厉,因为你生气了,你可以说“小心,注意,不要这样”。这是可以的,一个词的表达也是一种方法。

还有就是明确说出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比如说,我特别不喜欢你在餐桌上随便丢东西,你拿食物乱扔别人非常不礼貌。这是可以表达出来的。然后我希望你有点餐桌礼仪,好好吃饭,不要拿食物玩耍。你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

当然,有一种状况是真的爆发了。我相信各个家里都会有,真的揍了孩子,或者真的大喊大叫了,父母抓狂了也会有,怎么弥补呢?弥补的方法是,不要就让这件事过去。过个三五天,你的情绪好转了以后,你可以很认真地把孩子叫过来。你说,我想跟你谈一谈上个礼拜咱们在公园里边发生的那件事。孩子可能会比较敏感,不愿意谈。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妈妈不应该在那儿大喊大叫,我那样做是不对的。

当你开始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的情绪马上就软化了。然后你可以说,那咱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以后尽量少发生这样的事。你有什么建议吗?回到我们之前的那个办法了,就是邀请孩子一块儿来商量和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那个伤口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反倒有可能建立更好的连接。

因为有一个原理,就是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其实是你和孩子建立情感的机会。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所以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就算当时没忍住发了脾气,以后也要借着这个机会跟孩子建立起来更亲密的情感。告诉孩子,爸爸也不愿意这样,爸爸这样做是不对的,爸爸向你道歉。那么咱们讨论一下,咱们怎么做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总是说不。就是他的孩子两岁多,让他穿袜子,他说不穿,连袜子他都不穿。这时候怎么办呢?作者就说,他如果不愿意配合,那么你跟一个两岁的孩子斗争是没有任何胜利可言的。你不能说你把他战胜了,因为没有所谓胜负的概念。

这时候既然你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你可以改变他的情绪。你可以用有趣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把手放在袜子里边,让自己代表袜子说:“不要把臭脚丫放在我里面,臭死啦臭死啦。”然后一边说这样的话,一边帮他把袜子穿上。这个孩子可能会咯咯笑,觉得很好玩。因为孩子就喜欢玩游戏,他会拟人化,把袜子当作是一个会说话的对象,然后就把它穿上了。所以这就是一种沟通的技巧,可以用在孩子说不的时候。

有一个三岁的孩子,父母从来没有打过他,但是他经常会动手打别人。其实这个是所有小野兽们都会有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小孩在成长的时候,在两三岁都会有个暴力期,就会打人。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你的任务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你要跟他讲,不要打人,我不喜欢那样,停止。然后告诉他,你这样打我很痛,以后就不能这样,你必须得不断地制止他。

嘟嘟在最喜欢打人的那段时间里,他那时候两岁多,有一天我就跟他谈话。我说,你知不知道你体内住着两个嘟嘟?他不知道。一旦你用拟人化的方式,孩子就会有兴趣。我说,一个是小天使,一个是小魔鬼。你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小天使,你看你多可爱,跟爸爸妈妈玩得很愉快。你打人的时候就是什么?他说,就是小魔鬼。我说,那好,你想帮谁?你想帮小天使,还是想帮小魔鬼?如果你帮谁,你将来就会成为谁,我跟他真的是讲了这么一通道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小魔鬼的状况,就没有打过人。这就是当孩子有暴力倾向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

有的孩子哼哼唧唧,很磨叽。有人问,我女儿总是哼哼唧唧的,让我很抓狂,我该怎么办?最没用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不许哼唧,老哼唧什么。这是否定孩子的感受。你如果用了前面的方法,你就会知道了,这种指责是没有用的。

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舒服,妈妈知道你对这事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这时候你要去跟孩子确认他的情感,而不是指责他。甚至有的妈妈会说:“你不说出来,我帮不到你,你如果不好好说话,我完全帮不了你。”这种指责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然后他会更哼唧,因为他不会表达。这时候你要让他感到安全,鼓励他,让他慢慢地表达出来。

然后有一个人问,我的孩子一遇到各种情况就会抓狂,然后对别人拳打脚踢,很狂躁,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当然,我想你们已经有答案了吧。首先,你要接受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情绪,然后在决定做任何一个变化之前,你要提前跟他商量。还有一招就是邀请他加入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来,问问他怎么才能减少这种方式的发生,就是把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用上。

这里边我认为最棒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撒谎的。一个母亲说,我看到儿子摔碎了客厅里的花瓶,但是当我问他的时候,他说没有,他矢口否认了。那么处理他撒谎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有的父母会说,我最讨厌别人撒谎,你这个小骗子,我亲眼看到你打碎的。当你说这样的话的时候,其实第一个,是没有接受孩子的情感,第二个就是这对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没有特别大的帮助。

我们要知道撒谎的原因。一个孩子撒谎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恐惧,所有的谎言背后都代表着愿望或者恐惧。因此,一个善于沟通的妈妈在这时候会说,我看见你投球的时候把花瓶打碎了。然后孩子说,没有,不是我,我发誓,不是我。这时候孩子还在撒谎。

然后妈妈说,我知道你希望它没有发生,我很失望,我希望你想在客厅踢球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不,现在我们该怎么收拾这个残局呢?然后孩子说,那我去拿扫帚。我们没有指责他是一个骗子,而是说出了他内心当中的期望:你只是期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而已。所以当我们理解了孩子说谎的动机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如果父母表现出了宽容,并且要求孩子加入到探讨当中来,孩子也会更少地出现撒谎的状况。

核心的地方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工具:首先,我们要能够尊重孩子的感受。当你把孩子的感受安抚下来、认同出来以后,孩子才愿意跟你沟通,然后邀请孩子跟你一起解决问题。说来说去无非就这两三招,当你把这两三招灵活使用,再加上万一你愤怒了,你能够事后弥补,愤怒来的时候,你能够让孩子快点逃命。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善于与孩子沟通的人。家庭的氛围就是通过这样一步一步提升能力而建设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只看楼主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