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专栏】Honey_Jane|一起读好书

来自财女读书会・170篇帖子・1961人参与

发帖
Honey_Jane

《人生只有一件事》:活好

Honey_Jane
Honey_Jane Honey_Jane 2022-04-23 15:32 阅读(2908)

作者:金惟纯

人生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只有从头开始“学怎么活”——学如何听话,如何说话,如何赞美,如何助人,如何信任,如何做小事……才能从根本解决家庭、事业和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十多年“学怎么活”的心路历程。

“假设人生可以重来,你想回到什么时候”?

他说:无需重来,此时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因为如今更能接受自己,接受别人,接受发生的一切。因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乐于分享和付出,并在其中不断超越自我,看到许多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1. 自我感觉良好

人为什么会“自我感觉良好”?原因有两个:

(1)标准太低

(2)觉知太浅

人若发觉“自我”感觉良好,就得马上警觉:你一定是待在舒适圈太久了,再继续下去,人生一定会荒废的,感觉走出来,学会放下。

2. 早就跟你说过了

当我们说这句话时,想的都是自己,没有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这句话容易浇灭别人的热情,打击别人的自信,剥夺别人的空间,甚至扼杀别人难得生发的改变契机。

把“早就跟你说过了”换成“我为你高兴”,或者“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或“太佩服,我怎么没有想到”。

把“对”让给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自己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尤其是对孩子和员工。

3.活颠倒了

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在各种关系中,只有我如何对待别人,才是自己的事,是能做主的事。无论别人活得好不好,无论别人如何对待我,我都接受、尊重、关心和付出,并把关系中的问题当做功课,拿来修正自己,这才是该认真的事。

别人如何对待我们,被人的人生要怎么活,是别人的事,不要越俎代庖,把别人的功课拿来自己做。

老天的事,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无法决定,如何回应已经发生的事,才是我们能做主的。面对现实,只能接受,只能臣服,然后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这才是自己的事。

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清楚:到底是谁的事;然后对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保持幽默,不当真;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能这样活,才算没有活颠倒,才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4.接受自己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会先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彻底的“接受”。“接受自己”像是挖矿,挖了一层还有一层,每一层都有伤痛,都需要勇气,也都收获满满、万分值得。

5.生活需要“空”与“闲”

从“生活”和“生命”的角度来看,让“空间”保持“空”,让“假期”变成“闲”,最适宜,而且越“贵”的空间和假期,越值得这么做。

假期时,无论在家还是出门,让自己“空”一些,“闲”一些,都绝对划算。如果空闲之余,悟出了什么有关生活或生命的道理,那就等于中了大奖。

6. 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到了一个阶段,开始越来越简单,也更能体会“大道至简”的真义。简单到最后只剩一件事,就是“活好”。

人生苦乐成败,都和“关系”二字相关。在这之中只有两个念头:

第一,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

第二,我想不想和你一样。

比如你家的孩子,发自内心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不用教,他每天待在你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了。反之,如果他不想跟你一起。更不想和你一样,再怎么教也是徒然。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所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个活好的人,可以通过遇见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让自己越活越好。因为越活越好,所以人生当下的每一个刻都是最好的时光。


7.“叫停”机制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为自己建立“叫停”机制。每当和别人相处出现状况,尤其是双方都带情绪时,千万不要“踩油门”,一定要“踩刹车”,让自己有机会把自己“调整好”,再重返现场。

叫停的时候,不要说话,也不要想任何事,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和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察觉自己的情绪反应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然后把手轻放在那个部位,直到完全放松为止。

人生的效益,与发生什么事关系不大,与自己的状态好坏好不好相关极高。因此,最重要的是设法保持自己的好状态,万一做不到,至少要设置“止损点”,不再亏下去。

8.“选择”焦虑

焦虑的来源,与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与自己的想法有关。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不想控制事情该如何发生,就没有理由焦虑。

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清晰意图,全力以赴行动时,焦虑毫无存在的空间。每当察觉到自己处于焦虑状态时,先检视身体的哪个部位不适或紧绷,然后通过呼吸静心,直到内心平静、身体放松为止。

确认自己处于平静状态后,再回想焦虑升起的当时,在想什么?害怕什么?想控制什么?清楚焦虑的内在源头后,最后检视引发焦虑的外在因素,日后或可敬而远之,或可提高警觉面对。

焦虑的真正源头是内在状态失去觉知、信任和慈悲心。比如,因时局混乱而产生的焦虑,必定是先有集体焦虑的社会心理,然后诱发引起焦虑的公众事件,从而引起更多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对治的方法只有两个:行动或放下,别无他法。如果两者都最不到,就是你自己选择了焦虑,跟别人无关。

9. 找回真心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他一生从未制订过长期经营计划,只“充实”地度过今天,就能看见美好的明日,因为“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人更积极地挑战下一个目标。

人生有没有收获,其实和发生了什么事无关。只和自己有没有用心有关。不管怎样,首先竭尽全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当前分内之事,这样,渐渐地在痛苦之中逐步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有了大转变。


10.“怕麻烦”才麻烦

其实身外的人和事,都无所谓麻烦,麻烦的是自己的念头。当事情发生,负面情绪由内而生,头脑立刻给他贴上“麻烦”的标签,开始启动麻烦处置反应模式,结果就是越麻木越烦躁。

麻烦其实是人生的重要线索,它的发生,只不过是在告诉你,你还有事过不去,你还有人生的功课没修炼完。在人生修炼的道路上,有时就得“哪壶不开提哪壶”,而麻烦就是“不开的那一壶”,先得提起,才能放下。

11.先“搞定自己”

Visa卡创始人迪伊·霍克说,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该至少花二分之一的时间“管理自己”。因为无论你要面对多少事、多少人,主体永远都是你自己。只要在一桩事或一个人上搞定自己,以后类似的事或人将不再是问题了。

从今以后,遇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有搞定自己。做好了这件事,就没别的事了。

12.自我了解的镜子

每一个你认识的人,生命中都有一个“你”。那个“你”通常不是真的你,而是别人“想”出来的你,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惯性和需要,投射出他们生命中的“你”。同样,你也在自己的生命中投射出无数的“别人”,那些“别人”也不是真的。

了解别人怎么看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第一,别人的看法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我们很难看见真实的自己,别人的看法则提供了许多角度,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所看不见的自己。别人视角中无数碎片化的自己,有助于我们发现自我的完整拼图。

第二,别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找到与人的相处之道。别人怎么“想”我们,他们不说,我们无从得知,往往会造成隔阂。我们要善于聆听,虚心提问,鼓励别人说真话。

总之,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法造成对我们的限制,更无须造成关系的障碍,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自我了解的镜子,成为改善关系的触媒。


13.“听话”的效能

人和人的关系很简单:你听我的,我就听你的,如此而已。和别人讲话,一定要先听别人说的,自己才开始说。而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因为一直听,一直问,别人一直说的过程中,对方已经明白了,有答案了,或者问题已经消失了。

听的人要放下头脑,只用心,偶尔勉强听别人说话时,也是一面听,一面忍不住地分析、判断、想给建议。但要让人说到心满意足,我们的状态必须是全然地接受、关心、了解、支持、在一起,而这些都是心的作用,是放下头脑才会出现的。

第一,要学会“如实”表达。大多数人的惯性,都是压抑、批评或讨好地迂回表达。

第二,要学会“放空”倾听。尤其是在对方压抑或愤怒时,仍然要通过说话,听到他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要学会随时“不耻下问”。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更不要自以为有特异功能,只要察觉自己和对方无法感同身受,立即就提问。

14.努力无极限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神中有一项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意思是:只要是别人可以做到的,他都自认可以“不亚于”。

修行大叔葛吉夫说,人不需要害怕努力,因为努力而致死的概率小的可怜,反而是停滞不前、懒惰或恐惧,比较容易致死。

>>>>>>>>>>>>>>>>>>>>>>>>>>>>>>>>>>>>>>>>>>>>>>>>>>>>>>>>>

用心于当下,日日是好日

2021阅读书单汇总 | 2021年阅读书单推荐

2020阅读书单汇总 | 2020年阅读书单推荐

2019阅读书单汇总 2019年阅读书单推荐

2018阅读书单汇总 | 半年28本书,16篇加精笔记,为你推荐5本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7)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