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说法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说法应该是五年河东、五年河西了。
银行存款利率和电子式国债利率就是实实在在的五年河东、五年河西的例子。银行大额存单的收益,这几年从4.125%、3.85%、3.35%、2.9%一路往下;而我以前最喜欢的5年期电子式国债的利率也在一路往下,我是2014年开始购买国债的,当年的利率是5.41%,后来降到5%,再后来降到4点几,直到现在的3.55%。按目前国内外的大环境,无论是银行存款利率还是国债利率应该还会下降。
我在2017年发过一篇题目为持续、稳定的被动收入超过2W不焦虑的前提是没有房贷的帖子,当时规划的每年24万的理财收入明细为:房租10W、国债5W、P2P收益9W。现在来看这篇这篇帖子,24万这个数订的挺合理的。不过当年关于24万的来源太天真了,前两年P2P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说每年要产生9W的收益,多少P2P的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当然也包括我家,已经过去的伤心事不再多提。
我家去年上半年还清了商贷,目前每个月还近3200的公积金贷款,去年的家庭总开支(不含年金险和提前还贷)近24万。不过去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外出旅游,加上鱼蛋功课紧张很多消费没有,这样的话算上未来货币贬值(当然未来货币贬值的速度肯定会远低于过去的),到时鱼蛋出来工作不需要我们负担+还清公积金贷款的话,我和老公每年生活开支24万的预算应该可以过的挺滋润的。
我家20年和21年的理财收入分强为:40.6万+和24.8万+
20年因为止盈了持有4、5年的基金,加上股市行情比较好,股票+基金落袋了17万+的收益,所以20年的理财收入是既不持续也不稳定的,尤其是今年的股市,大部分人的基金和股票是深套中,当然也包括我。
21年的理财收入,相对21年来说更有持续性和稳定性,明细如下:
国债和房租收益都达到了17年的预期。
我家房子的位置比较好,加上我们家的习惯是不换租客不涨房租,所以疫情三年我家房子基本没有空租外,除了车库有时会空租。我个人能看到的是我家房子5年(更理想点10年吧)内稳定出租没有问题,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然后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10几年后房子出租市场是什么情况就不好说了,可以借鉴现在的商铺出租情况。
国债和银行定存的利率一直在下降,想持续每年5W的国债和定存收益,就要增加更多的本金,所以每年5W的国债和定存收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股票、基金和股市行情(过去的A股一直是牛短熊长)关系太大,新股中签更是拼人品,权益类这块收益真的没法预计。
对于我这个没几年就要退休(假设不会遇上延退政策)的人来说,现在更是不能再去预计工作收入,必须要去预计被动收入。
我现在的理想状态是退休后24万的被动收入来源是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年金险的返还。理由是:
1、虽然一直在说养老金余额到哪年就没有结余了,但是我相信国家一定会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的。
2、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买的年金除,保单都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都受《保险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就算万一所购买保险的保险公司倒闭了,国家规定会有其他有资质的保险公司来接手我们保单的。而且年金险可以提前锁定未来几十年的利率,根据购买时的利率和自己选择的领取方案,到期每个月领多少钱是明明白写进合同里的,所以只要买了年金,到时每个月能领的钱就是确定的。
有已经领到退休金的同事帮我算了下如果我50岁退休的话,每个月大概可以领到3000元左右的退休金。
老公比我大一岁多,假设他60岁(社保会交到30多年)领到退休工资,预计到时我们俩每月退休工资合计1万元?那缺口还有1万元。
我去年在小她给我自己买了3份年金险,其中瑞利年金险一共交10万(分5年交),5年后开始返钱;信泰如意享和光明慧选合计交50万(分5年交),这两款我选了55岁开始按月领钱,每月可以领2000出头。那么缺口就是8000了。
按去年买年金的利率,8000的缺口需要200万的本金,如果我舍得卖掉我之前住过的那套房子,200万的本金卖了房就有。不过因为不知鱼蛋到时会在哪里工作,如果离家远的话,那就要给她买房,无论房价涨跌,置换房子比手拿现金更安全。
所以我的计划是先把手上已经买的年金费用交满,交满后再根据内外环境,到时年金还有现在这么多优势的话,那就考虑再入手一些。理想状态当然是补齐8000元的缺口。
综上,如果我家每个月退休工资+年金险的返还超过2W的话,那就完全不用焦虑啦,到时有精力就去做资产配置,没精力的话就把手上的现金定存或买国债,也不用纠结是否能跑赢通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