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亲子沟通》
作者 顾亚亮
爱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可以自尊自信、内心安定的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会被孩子打翻的花瓶激怒,也会被孩子无意中的冒犯愤怒,还会被孩子不好好学习气馁。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是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没有做好造成的。比如孩子在看平板,我们就会火冒三丈的批评孩子不守信用;孩子不想上学,我们就会认为天塌了,而没有去了解具体原因。
四种错误的沟通方式:评价和判断、避免负责、比较和求全责备。
评价和判断的沟通方式是阻碍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首要原因,也是大部分父母习惯使用的沟通方式。
常见的“评价和判断”式的语言有
· 父母将孩子经常做错题评判为粗心大意;
· 将孩子做手工比较慢、学习数学比较困难评判为笨;
· 将孩子坚持自己的意见评判为不听话;
· 将孩子做事情比其他同龄人消耗的时间长评判为磨蹭;
· 将孩子学习时间较短评判为不爱学习。
这些家长完全没有想到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有可能是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替代性地满足父母某种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需要,或者孩子有自己不同于父母的价值观念。
3~12岁孩子的主要需求是父母的温暖、关注和接纳,很容易把父母说的“笨”“懒”“磨蹭”“不听话”“不爱学习”看作父母对自己的排斥和忽视。
避免负责
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现在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你不考个好学校将来就没有出路”“只有考上大学生活才会更好,用心读书吧”“你这个年龄只有好好念书,否则什么事也做不了”“是学生就必须学好每一门功课”这样的话,就是暗示孩子他的行为是受环境的驱使,而不是满足孩子自己的需要,孩子也不需要为此负责。
比较
比较的沟通也是破坏亲子沟通中的爱的沟通的重要因素。我有一个同事,她小时候,她妈妈总是拿她跟别人比较,导致她现在很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就是比较的危害之一。
求全责备
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下意识地扮演强者,当孩子不顺从时,就会使用“听话”“必须”“应该”等语言要求他、责备他。其中最常听到一个词是“必须”,如“你必须考100分”“你必须考上××学校”“你必须做好这件事,不能出任何差错”。
非暴力亲子沟通有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碰到的、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语言、情绪表达,而非想法、情感、愿望或对未来的预测。
感受指对事件、环境及他人行为、语言等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就是我们在事件中产生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各种情绪。
在非暴力沟通中,父母首先要体验自己在面对孩子时感受到的各种情绪反应,然后帮助孩子弄清他在问题中的感受,为孩子示范更好的情绪处理方式,带领孩子感受“我的情绪”,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走出情绪的各种纠结,在失败中学到经验,在探索中发现价值,最终找到问题解决之道。
需要是维系每个人生存质量的必备资源。
如果父母能够对自己的需要有足够的觉察,就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最基本的需要是尊重和合作。正是这种需要让父母愿意引领孩子一步步走向幸福人生。
请求是把自己的需要讲给对方听。并请求他人的帮助。
非暴力亲子沟通要求父母从尊重孩子开始:
◎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
◎ 提出可执行的请求;
◎ 区分请求和命令;
◎ 与孩子一起建立请求目标;
◎ 在请求之前需要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
◎ 请求之后需要孩子对请求做出反馈;
◎ 远离奖励和惩罚;
◎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非暴力沟通的唯一目的是满足你和包括孩子在内的家人的需要,让爱在家庭中流动,服务于你们的生命。当我们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就会通过对孩子提出请求来使双方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