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70%的家庭资产配置是自杀式,你做对了吗

来自综合理财・28篇帖子・113人参与

发帖
无问西东

家庭理财投资成功的三要素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2022-08-24 14:07 阅读(3600)

周末跟十几个留学期间的老同学家庭聚会,都是认识了十多年的朋友,除了在硅谷的几个科技大厂,还有近几年转行到新赛道的汽车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飞行汽车初创公司,工业农业无人机公司,心血管新药研发的药厂等听起来有意思却我又不熟悉的行业。当然少不了会聊到理财投资话题,从元宇宙到虚拟货币NFT,再到传统的投资房产和度假屋等。

在我看来投入到这些当下热点话题背后的股票或标的物的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中只会是一小部分,算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个判断也是基于个人多年总结的家庭理财投资的逻辑,借此机会也梳理一下

下面基本上沿用美国投资论坛Bogleheads的一位前辈Rick Ferri分享的投资成功三要素,融合我个人的理解分享一下观点,抛砖引玉:

a. 投资理念(Philosophy)

b. 投资策略(Strategy)

c. 投资纪律(Discipline)


首先,作为每个小家庭的CFO都需要尽早确定投资理念。大家包括我自己通常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 黑暗期:投资小白最开始的混沌阶段,不知如何下手,买什么产品,看哪本书,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投资建议?喜欢跟风网上的热门投资话题选股,妄想能够预测股票高低点和市场走势,频繁交易,追涨杀跌。总想着能够获得超越大盘的额外收益,结局却往往是大盘指数涨了,账户却亏了,大盘跌了,自己更是深度套牢。

看到有些网友分享自己频繁的选股的获利操作,还有隐晦透露自己有两三年就翻几倍的投资项目。每次看到,我都会有至少两点疑问:1)这些操作和获利的背后是基于自己的实力和财务报表及行业分析,还是只是赌运气?2)如果现在给你1000万,20或30年期限,目前的这些策略还能执行吗?风险可控吗?

-- 启蒙期:开始意识到了投资需要借助专业人士和机构,主动接触到了五花八门的基金和投资顾问,各种风格和行业的基金经理的研报,开始了学习技术分析和宏微观经济周期影响等等。这一阶段在一知半解时往往会伴随崇拜权威,跟随某论坛投资大V或知名基金经理跟投,不满足于大盘的收益,而选择高管理费的主动型基金。

主动型基金当然也有很不错的,比如90年代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13年取得了年化29%的传奇,但之所以被誉为传奇,也就意味着是可遇而不可求。这一阶段往往被忽略的是主动基金扣除各种交易和管理费后的真实净收益究竟是多少,特别是对比其往往对标的极低费用的被动型指数基金。

举例:投入100万管理费为1.6%的主动基金,假设年化4%的正收益,10年下来光收取的管理费就是21万2594;而相比管理费仅为0.1%的被动指数基金,管理费则为1万4172。

-- 探索期:开始买理财书学习各种资产组合和策略,比如因子(Factor)投资和Smart Beta投资策略等,期望通过各种相对复杂的优化策略来对冲和获得超额收益,目标是试图找到一个所谓完美的全天候投资配置组合。

这时候也会少不了一些投顾的“助攻,兜售一些复杂的投资组合或者FOF(Fund of Fund)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配置复杂,眼花缭乱的各种对冲优化,可能只是为了让你觉得他们的“专业,通过巧妙的配置组合跑出各种过去几十年的回测数据显示其独特性,从而诱导你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但请记住过去的收益并不代表未来。毫不夸张地说,你给出一个基金组合及收益作为参照,给我个半天时间,就能通过股票历史回测系统找出一个不同的主被动基金组合跑赢前者的收益。

CNBC今年3月的一篇报道,美国79%的主动基金去年没有超过他们对标的基准指数比如标普500的收益。美股过去十年截止到2021年12月,不扣除管理费的情况下也只有26%的主动股票基金超越了其对标的基准股票指数收益。当然更著名的就是巴菲特跟对冲基金经理十年赌约。

-- 稳定期:理解各类资产在配置中的用途后只选择2-3只互补的核心指数基金,通过配置平滑收益率曲线,满足于获得长期市场平均收益。美国最著名的就是“三指数基金组合策略”,其中包括美股全市场指数(或专注大盘股的标普500)基金,美债券指数基金,再加上国际市场指数基金。如此以来,就能够非常充分地分散股债、地域和行业轮动风险。在此基础上,做任何的加法都要自己清楚是否真的有必要,不懂的理财产品更不要盲投。

进入稳定期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减少了生活中的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让投资理财变成了一项每月抽出个把小时整理数据列表的流程,从而节省出大量时间精力去关注工作中的挑战和提升生活品质。如果想寻求点刺激,也可以规划拿出一部分Play Money去中长期押注个股比如看中某家公司做价值投资。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就需要考虑下一步制定针对家庭具体情况的投资策略。这里会存在很多疑问和认识误区,比如对于同时拥有1000万金融投资资产的几个家庭,有的家庭处于事业末期,可能没必要再承担风险了,选择股债30/70配比组合躺平,甚至全买国债固收都未尝不可;但也有家庭还处于事业上升和财富积累期,有了如此家底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反而大增,而选择90/10的股债配比。

因此,投资策略必须根据自己处于的年龄、家庭收入和负债、职业发展阶段、资金用途、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家庭税收情况和各类账户和现金流使用情况,来量体裁衣制定适合自家的投资策略,选择不同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不同的极低管理费的指数基金产品和组合。

提醒:投资是人生必修课没有捷径,自己必须做足功课充分评估,而不是到网上照抄别家的投资策略。比如之前有人问过我关于美股和国内股指的比较,标普500和纳指的选择,还有基金和ETF的选择,这些具体差别都要根据自家的投资策略来定,但只要大方向上符合定下的投资理念并尽量简化,其实都不算是大问题,更多是锦上添花而已。比如我为什么不投专门的美股纳指基金,那是因为我们家两口子的公司都是Nasdap100成分股,年薪一半都是公司股票,所以需要分散风险和对冲,而不是一损俱损。


最后,投资纪律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投资理念加上好的投资策略,最后成效还要看如何执行。

选定了指数基金配置组合以及比例,就必须要想好如何购买和定期平衡组合。比较推荐的方法是每年写一个理财规划书,规定自己操作的规则和频率,尽量自动定投,避免过于频繁操作,受情绪波动追涨杀跌。比如我们家的工资会每两周直接自动定投到各个账户按照比例购买股债指数基金,每个月核算一次账户,当股债比例失衡超过5%,就手动操作做重新平衡。

关于止盈或止损的问题也被问到过,我认为设置止盈或止损都是预测市场走势的行为。原则上如果你预测长期是对的,美股完全可以做空来对冲。股市波动是反应的未来预期而不是过去,如果股票市场是“透明有效的”,那么应该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明天的市场走向,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不要轻易尝试除非你想赌博。

就算自己未来达到财务自由目标进入FIRE阶段,也不会让股债配比低于30/70,更不会止盈让资金闲置吃利息,因为需要一定比例(>30%)的股市风险收益来抵御通货膨胀,美股这方面的比例数字是有数据分析支撑的,所以在我眼里没有止盈或止损这个选项。

"Investment success isn't what happened last week or last year, it's what happens over your lifetime."

上面这句话用来总结再好不过,衡量投资成功不是在于上周或过去一年的短期盈亏,而取决于你未来一生的不断学习和长期积累。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9)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