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降维打击
某天下班回家,远远见公交车来了,赶紧准备好,一手拿手机,准备好绿码,一手公交卡,准备刷卡。上了车,在师傅眼前晃了晃手机,刷下卡就往后走,老公在后面。
师傅却喊起来了:那两个,那两个,刷卡。
花凋直觉是叫我们俩,老公走回去说了句;刷卡了。师傅也就没说什么。
老公走回来:别人都用手机刷卡,搞得师傅还以为咱俩没刷卡呢。
这话倒是,现在公交地铁,很多都是用手机支付的了,给师傅看完绿码再滴的一声,经常还伴随着一句“支付宝”。
也不知以后公交卡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这算不算降维打击?
自从三体把降维打击这个词带火之后,花凋有时就会思考,自己的工作会被什么样的技术降维打击,目前还没想出来,如果现在知道的话,就趁早做准备了。但生活中,却有一些自己都能感受到的降维打击。
外卖,泡面。自从外卖火了之后,泡面的日子应该差了一点吧,以前无论居家还是出门,泡面的身影都常见,不想做饭了,煮个泡面吧。现在呢,高铁上都可以点外卖。最起码泡面多了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火车,对于大巴。以前在老家,不通火车,大家出远门都是靠大巴。长途汽车的生意很不错,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价格蹭蹭的涨。现在呢,高铁火车基本上全国都有了吧,反正自己出门是能火车就不坐大巴。以前有的汽车票不好买,要赶最后一班车,还加了微信,请售票处旁边的小伙帮忙代买票,高铁通了之后,再也没找小伙帮忙买过票。
高铁,对于八宝粥。这个纯粹是个人经验了。以前高铁没这么普遍时,绿皮车居多,有时会在火车上过夜,那么,八宝粥是出门必备,还必须是娃哈哈或亲亲的,其他牌子的,不习惯。早上起来,一口八宝粥下肚,胃就熨帖了不少。现在呢,高铁越来越多,普通火车的车次也越来越少,即使想买夕发朝至的卧铺票,也买不到,另一方面,也宁愿多花点钱白天坐高铁早点到。于是,花凋都想不起来有多久没有消费八宝粥了。花凋不清楚八宝粥的消费目标群体是哪些,但是,对于自己来说,的确失去了消费它的地方。
共享单车,对于修车铺。小时候,自行车还是挺多的,修车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业。现在呢,共享单车火了之后,花凋就放弃了自己买车的打算,共享单车多方便,想骑就骑,到点了放好就行,不用担心被偷,不用操心车库,不用担心坏了修理的问题。大街上骑着自己自行车的,大多是年纪大点的,不知再过个几十年,修车铺还会不会存在。
成衣,对于裁缝。其实小时候,大人还是会买布料去请裁缝做衣服的,也不知是嫌成衣贵,买布料做真的更划算,还是买不到合适好看的衣服。毛衣啥的就别说了,都是老妈手打的。现在呢?除非手工爱好者,花凋就没见到谁买布料去请裁缝做衣服了,见到的也都是一些改改裤脚之类的零活,根本不打做衣服的招牌。当然,高级定制的,当我没说,没接触过。
手机,对于mp3、mp4、文曲星、数码相机。花凋读书时省吃俭用狠心买了个mp3,宝贵得很。老公有个mp4,好像是工作后,年会时抽奖抽的,当时也很开心,毕竟可以看视频。文曲星,花凋买过两个,一个二手的,一个新的。数码相机,老公当年精挑细选买了个性价比高的,出门玩都带着拍照。现在呢,这几样早就不知道扔哪去了。它们的功能还在,但依然被无情地抛弃了,也许它们自己也不知道会有如此的命运吧。
etc,对于高速收费员。这就不用多说了吧,当年上过新闻的。大意是:干了这么多年收费,别的也不会了。他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吗?不,其中肯定有热情服务礼貌待人的标兵,但依然被淘汰了。同理,公交车上的售票员。
毁灭你,与你何关。
大家说说哪些不会被降维打击能永远长青的行业吧,免得哪天就失业了。
代码自己写代码,然后我就被降维打击了
公交对大巴的打击。村村通后很多村都有去市里的公交了 对大巴生意影响很大,我们村的大巴生意彻底凉了。公交三元,大巴七元
我用支付宝上有7折卡,一块多钱14次,公交地铁都可以,比公交卡划算,不知道你的城市有没有。
提醒我找到自己的公交卡,每天可以至少节省两毛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