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做不好阅读理解题?
最近在教娃做写景文阅读理解的时候,发现他抓对象有点问题,比如一个文章片段(无标题,仅一段)中写冬天的阳光,他抓到的对象是“冬天”而不是“冬天的阳光”。
一整篇文章让分层写层意,分层没问题,写层意就不知所云。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其它书本的阅读中。
包括昨天的口语课,老师与他一起阅读了一段对话,之后老师让他概括一下对话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A送B一张唱片作为生日礼物,他说主要内容是A与B之间的交谈。这……
最初,我是很生气的,他的这种表现,让我觉得将近10年的阅读过程好像一个笑话,我很有挫败感。我陪他亲子阅读,买那么多的书,他还总因为沉迷于看书挨说,结果阅读理解题做成这种鬼样子。
但我知道,阅读这条路并没有错,到底问题出在哪呢?
他的理解能力差么?不差的,从他上学以及各种兴趣班的学习来看,他能够听懂每个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的时候他也会去问。
他的接受能力差么?也不差。他学东西很快,所有老师都说他很灵的,不是那种需要多次讲解才能懂的孩子,而且他听懂了也能做到了。皮指纹测试的结果就显示他是个很快能get到学习内容的孩子,但是老师也说了,学的快,忘的也快。
是老师没教过还是我没教过?他上网课时我都在旁听,老师在语文课上,阅读技巧讲的很清楚,我教他的时候也讲的很清楚啊,包括选用的教辅,教的也很清楚。
是他这个阶段不应该学这些吗?不是呀,我们并没有提前学习,而是按照教材的进度在做题。
是我选的教辅比较难吗?并不,文章不难,考察的知识点也是这个年级该学的。
……
我还在苦恼这件事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事,感谢娃,总是出些我意想不到的状况,为我发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昨天拿回来一张数学单元卷,第二单元公顷与平方米,85分。
有一部分的错题是对面积大小没概念,虽然知道1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但具体是多大?判断题“某某家四室两厅两卫,面积1公顷”,他判√。我问他知道咱家面积是多少吗?他说不知道。
还有一部分的题是做着做着就忘记了大题的要求,一道大题下几道小题,做到后面的时候就脱离了大题,当做单独的题目来写,就出错了。
于是,睡前,我俩又进行了一个对话。
对话比较长,就不一句一句地写了,我们在对话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1,他比较主观,听东西会选择自己想听的听,从而忽略了其它的要求。这个也体现在读书与做题上,一看一过,太相信自己的判断。
前两天我俩看了一幅画,我昨晚问他,还记得画了什么吗?他说记得,给我描述一番,再去核对,发现他的记忆有偏差,竹叶记成柳叶,忘记了最明亮的灯。
曾经看一本书,其中有个细节,他忽略了,他觉得就两句话,不重要,没看,但就有一题问的就是这两句话,他翻书找答案都找不到。
对此,我们提出的解决措施是
① 继续朗读,逐字逐句地读;
② 在家做题的时候,把题目分析清楚,划出题目的重点;
③ 陪读过程中,妈妈多与他核对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个本应该贯穿于生活之中,但上学期间,真正对话的时间比较少,更有效率的是在做题的时候。
2,学习不够深入,学东西一知半解。
我俩都认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阅读速度也快,但仅仅是流于表面,可能给他一篇文章,语序打乱的,文字颠倒的,都不会影响他阅读。
对此,我们提出的应对措施是多多练习。
比如数学,前提是要搞清楚各种概念。概念不清楚的,不用多练习,先讲懂。概念懂了可能也会做错题,是运用的时候出了问题,这就需要多多练习,多变换角度去思考与运用。
比如语文和英语的阅读,那我们就多进行文本的精读,主要精力得花在语文上,母语的学习更容易些。
果果目前的语文问题就在于不能分析文本,比如写人的文章,描写某个动作的意图是什么,写景文章到底写的是什么,之类的,基于文本本身的一些东西,他不会分析,那么我就给他加强这方面的,但是对于一整本书,或者一个故事,问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他通常表现得很好。
3,心态还是浮躁的
当一个人比较主观的时候,再加上很聪明,他就容易觉得自己厉害。果果虽然不自大,但也有点“傲”的。
今年生日我送他的两句话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不能飘,要一步一步地走踏实了,才能向目标靠近。人总飘着,迟早要摔下来的。
所以,我们老话重提:静心!
他一直知道静心的重要性,但就如第二条所说,流于表面,知道它重要,但没把它当回事。
目前我能看到的问题就如以上,在修正的过程中,再出现问题也是正常,所以我还是要调整好我的心态,不把问题当问题,积极地去面对与调整,与娃一起前行吧~
面积换算,我家大宝到现在都不行。每次考试有这种题必错
① 比这个小用平方米
② 比这个大用公顷
③ 大得你看不到边的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