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享:关于学习的三件事
1
网上看到一个家长发的纠结帖,孩子一年级,他觉得记住笔画顺序完全没必要,但考试得考。他觉得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很重要,可是课内阅读又限制了思维的发散。
其实,没有必要纠结。
应试是应试,其它是其它。
学校内的内容,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些基础东西,比如笔画顺序,那是我们中国汉字的基础,虽然现在写字已经不多了,但也没必要把它完全摒弃。比如拼音,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再如课内的阅读理解,很多问题都是有套路的,比如中心思想,一般就是描写了什么什么,赞美了什么什么,抒发了什么什么。其实相对发散题,这些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那在教孩子的时候,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学课内知识的时候,让孩子也清楚地看到他是在答考试的题型,在考试的时候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应该怎样规范地作答。
当学习不是课内知识的时候,比如阅读课外书,那么可以把发散性思维用上。
教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学会分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要在不合适的场合做不合适的事。
2
娃同学妈妈跟我说她孩子的语文不行,读不懂。
本单元学习“批注”,要在阅读的时候提出问题并进行批注,她孩子不会,根本不知道如何提问。
她家从小到大也读了很多书,但孩子认字后妈妈就不陪读了,孩子自己看书。
那很多时候,孩子其实在看热闹,有些隐藏的东西可能没看明白,也没有人引导他深入地思考或者理清文本逻辑。
认字不是阅读的目的,不能在孩子认字后,家长就放弃亲子共读了,认字后孩子看的书其实更多了,接收的资讯也是越来越多的,就会有不理解的,甚至会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我儿子有一次用了“下流”一词形容他的朋友,因为朋友犯规耍赖了,他觉得就是说某个人品行不好的意思,虽然也没跑偏,但在生活中哪能随意用这个词?
所以,亲子共读不能停。
读到什么时候?读到孩子不需要你或者你无法引领孩子了。
3
有一个孩子,好奇心其实特别强,跟我聊“丝绸为什么那么贵”,到丝绸之路是如何运转的,到现代的丝绸之路都交易些什么,到生物电站是什么。
但是他妈妈就觉得他不好好学习,成天想那些没用的干嘛。而且他妈妈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她跟孩子进行这种交流。
另一个妈妈也有如此经历,她说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了,都让孩子自己百度。
我建议,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学,一起百度。
我看我儿子的英文书,有很多单词我也不认识,没关系,我查就是了。
那跟孩子一起去百度孩子好奇的知识,目的有两个:
第一,及时确认孩子是不是懂了,不懂的地方或者理解偏了的地方一定要搞明白。不能稀里糊涂地学习。像上面建议亲子共读一样。
第二,妈妈也不是神,不是什么都会的,但是我可以学,这是一个态度,向孩子传达的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学什么不重要,学习的过程才是重点应该教会孩子的。
很多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会学习,是因为底子没打好,老师更关注的是知识的传递。
请教一下,亲自共读是同时读书还是同时读一本书?
说得非常好👍,顺其自然就好,不必太刻意
我家是同音不同字老是分不清
宝总说得太对了!我们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传递这种学习的态度
说的太对了,妈妈得与时俱进,共同学习,才能与孩子有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