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马伯庸
这部小说以大唐为时代背景,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拓展,讲述鲜荔枝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送到杨贵妃之手,转运的精髓与难点是在以此延展出的无数极琐碎、极繁剧的落地事项,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主人公等背后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为此奔波。
李善德原是一名上林署(给朝廷供应各种果品蔬菜)的九品小官,靠着微薄的收入,慢慢储蓄,终于在工作二十八年后,在长安城郊区贷款购置房屋。
「这一次购置宅第,可以说是李善德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举动。他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他觉得自己有权憧憬一下生活。但无论如何,有了宅子,就有了根本。」
在他憧憬未来时,却被算计成为了“荔枝使”(为贵妃生辰供应岭南鲜荔枝)。
「二十八年的谨小慎微,只是一次的不经意,便陷入了万劫不复。」
整部小说围绕这个背景一气呵成,讲述主人公如何起死回生,面对不可能的任务,在做好赴死的决心后,开始远赴闽南考察,在不停的规划和试验后,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但即便如此,背后牵扯的尔虞我诈、官场斗争也让他面临诸多考验和内心挣扎。
「为了将这两坛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从化要砍毁多少成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河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我在京城憋屈了二十多年,如老犬疲骡,汲汲营营。我今年五十三岁了,到底憋不住,也是时候争取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摘录:
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二十八年的谨小慎微,只是一次的不经意,便陷入了万劫不复。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
马伯庸的书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