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最近看到这一本书,并不是什么育儿指南,而是经济学家,研究社会教养方式不同的背后原因,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在疯玩,大人也不管我们的作业,到了我们当父母,却要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补习班?为什么说国外的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而我们做不到?这一切都跟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
书虽然有些学术,但是却明确指出了不同教养方式背后的原因。你觉得是不同家庭,不同父母做出的不同选择,其实大环境,社会发展不知不觉在推动着你。
一、大的环境因素:这里提出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率的因素。
比如,一个社会,如果不同工种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比如一个普通大学生,会远远超出一个蓝领工人,那这样的收入结构,就能体现出教育的回报率不同。即多读书,未来的收入,投资回报是更高的。所以,家长会更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
而有些国家,比如高福利的北欧,可能一个普通大学生,跟一个有技术的蓝领工人,收入差不了多少,那这样,家长就会对孩子的教育放松,没那么焦虑,因为长大了,也能产生不错的收入。
我个人感觉,我们国家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现在外卖小哥,快递员等,包括大卡司机,工厂里的技术主管等,月收入也能在一万左右,不会比普通大学生毕业在办公室挣的少。 我也常看到国外吐槽人工贵的案例,比如理发,修水管等,这样自己的孩子即使在读书上不能提升,学个技术也能维持生活。
二、教养方式的不同:以是否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是否尊重孩子的选择为维度,分成专断型父母,权威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忽视型父母。这里也提出,任何一个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都有两面性。
比如权威型,就是讲道理,塑造孩子价值观,以成人的视角,利弊选择来引导孩子;专断型就比较强调服从,乖,听话;放任型,就会听从孩子的意见,虽然吃糖不好,你担心孩子的牙齿,但是他此刻是快乐的,你就放任他;忽视型也有很多原因,最大的是经济原因,没办法,没时间好好陪伴,教养孩子。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专断型可能会没有主见,权威型可能会压抑自我,放任型不考虑长远,忽视型更无法感到家庭的温暖。
三、教育要避免陷入“竞争陷阱”:即高度竞争,也就是等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卷”!育儿时间、精力、成本都在无限上升,这就导致大家不敢多生,生育率下降又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不平等加剧会进一步恶化社会中的育儿差距,而育儿差距又会产生更多的不平等。
所以教育系统是要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经济学是关于人们如何作出选择的学科,而社会学是关于为何人们缺乏选择的学科。
其实书的开头就有说,孩子也是经济回报的一部分,以前,生个孩子长大就能替家中干活,挣钱,回报家庭;等父母老了,孩子可以帮忙养老,这些都是经济因素。当然不是全部父母出于经济因素生养孩子。
从经济学角度看未来的教育发展,受经济变化的影响,未来技术进步,肯定会造成教养方式的变化,比如一些低技能的岗位就不如高技能的岗位可持续,包括一些底层的管理岗也会被淘汰。未来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我的感受:确实如此,你以为的选择是被社会无声无息影响下进行的选择,也是环境造就的选择。不必太过焦虑,无论任何社会条件,技术进步,父母教养娃的目的,肯定都是身心健康排在第一位。结合前几天的顿悟,坚守初心,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确实如此,其实学校差不多,区别都是家庭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