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暴雷背后的投资启示
最近,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刷屏,我们聊聊这个事件背后的一点投资启示。
我们先回顾下事件本身。
2020年,当时美国现金收益几乎为0,为了博取更多的收益,硅谷银行买入了很多期限较长的债券,利率大概1.6%——也就是持有(比如10年)到期后,能以每年1.6%的收益率兑付本息。这个操作在当时几乎0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中间不出幺蛾子,是没问题的。
但bug出现了,美联储并没有一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风向一转,开始大幅加息。由于市场利率走高,之前买的债贬值。当然,只要不卖,这些债正常持有到期,并不会造成实际亏损。
然而第二个bug来了。由于该银行客户多为初创科技类企业,2022年货币政策缩紧,融资困难,这些企业就需要支取存款来运营公司。但硅谷银行的资产配置不合理,现金留的太少了。
根据公司资料,截至2022年12月底,硅谷银行的账面上仅有150亿美元的现金,而投资国债和机构债券占比却超过了一半,近1080亿美元,远高于正常水平。
面对源源不断的提现需求,硅谷银行不得不贱卖债券资产来应对流动性,悲剧就此发生。
其实事情闹这么大,背后是2个风险控制没做好。
1、资产配置时应该充分评估投资时间。比如计划是持有10年,就要想想这中间有没有什么阻碍因素打断计划,想清楚了再去投资。
这和我们投资基金的道理是一样的。近10年,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的年化收益在10%以上,但基金的投资不是线性的,也就是今年涨了10%,不代表明年也会涨10%,反而可能会亏20%。
如果我们计划配置股票型基金,本应该匹配更长的投资时间,却在第二年亏的时候要用钱,就不得不亏本卖出,本次投资就会以失败告终。
2、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硅谷银行如果当时不那么激进,预留出足够的现金,这场风波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我们在投资时也是,不应该因为收益诱人就将大量的资产押注在一类品种上,否则一旦风险真的发生,没有后路可退。
总之,不管是机构,还是投资人,在资产配置时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潜在风险。远离杠杆,做好分散,科学规划。
-
基金豆-豆妹基金豆-豆妹引用 @ 放飞梦想2018 @ 放飞梦想2018 的话:说的很对,我也一直在关注硅谷银行事件,不会象08年雷曼兄弟吧。
应该不会,硅谷银行的资产是没问题的,只是期限错配引发出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