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了......
最近市场上有一个「大瓜」:硅谷银行,破产了。
我最开始注意到这个「瓜」是上周五手机弹出消息称——
硅谷银行股价单日暴跌60%
资本市场可以说是信息的绝对风向标,很多时候消息还没有传到我们耳朵里,但股价已经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了。
像硅谷银行,它属于美国前二十大银行之一,单日如此暴跌,那必定是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后面就有消息传出硅谷银行已出现流动性危机,正在发生挤兑。
在事情发生的48小时后,硅谷银行正式宣布破产。
如果想要搞清楚硅谷银行破产的真相,那这个故事要从2020年讲起——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国政府为了应对经济衰退,都开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美联储表现十分激进,先是在2020年3月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承诺将长时间维持0利率水平。
直升机撒钱式的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进而让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迅速扩张。
也就是在当时,硅谷银行获得了大量接近0利率的储蓄,存款规模也从600亿美元飙升至2000亿美元。
那既然有了这么多钱,自然是要拿来投资的。
所以,在当时硅谷银行进行了大量期限较长的债券投资,利率大概在1.6%,也就是持有到期后,能以每年1.6%的收益率兑付本息。
事实上只要正常持有到期,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但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进程的推进,事情的走向开始变得复杂。
自2022年起,美国经济开始过热,通货膨胀开始加剧,让美联储风向转变,开始大幅加息。
从22年至今,美联储已经加息高达8次。
过于激进的加息进程,导致美债收益率快速飙升,美债价格大幅下降,从而产生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的问题。
同时,加息也让科技初创公司的日子不太好过,在外融资开始变得更为困难。
那对科技公司来说,既然融资艰难,那就花家底吧。
而故事的主人公——硅谷银行,与美国50%以上的科技企业都有业务关系,它的大部分存款都来自科技公司。
所以,当科技公司没钱花,准备取钱的时候,就会去硅谷银行提款。
但硅谷银行的现金储备较少,大部分资产都买成了债券,但为了应对客户们的提款需求就必须出售债券资产。
而当下利率高,债券买不到一个好价格,就只能被动认亏18亿美元。
与此同时,为了弥补亏损,硅谷银行还希望通过增发股票来进行融资。
本想通过这种行为自救,却也无意中向公众宣布:硅谷银行自身遇到了问题。
科技公司一看:硅谷银行不靠谱呀,得赶紧把钱都取出去。
可问题是很多公司都是这样的想的,担心硅谷银行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于是开始提现转移资产。
仅一天时间,就试图从硅谷银行提取420多亿美元,进而引发了挤兑,最终硅谷银行只能宣布破产。
回想上一轮金融危机,就是从雷曼兄弟破产开始,所以市场担忧这一次硅谷银行的破产会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好在,这一次美联储出手比较及时。
在3月10日,美国存款保险机构宣布正式接管硅谷银行。
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采取联合行动,设立一个新的贷款计划,由美联储实施,财政部提供资金,确保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能够充分保护储户存款。
了解完硅谷银行破产的始末,丸子有两点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是针对投资的启示。
造成硅谷银行破产的关键是期限错配。
硅谷银行本来想通过借短期的钱,来投资长期的资产,实现更好的收益。
但没想到生生把自己逼向了破产的境地。
这也就是在投资中,为什么一直倡导大家要闲钱投资。
因为就算遇到了一些困境,也可以通过拉长时间等待市场回暖而扛过去。
但如果投资的资金属于短期马上要用的,一旦需要用钱的时候,除了割肉离场外毫无办法,只能被动认亏。
所以,在投资时,也要遵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要义。
第二个是较为乐观的信号。
文章中我们提到了硅谷银行破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来自于美联储激进的加息进程。
而现在,随着硅谷银行事件的爆发,会让美联储2023年的加息变得更加谨慎。
有机构甚至解读说:「美联储可能提前结束加息周期。」
当然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判断,但对于A股来说,如果真的加息进程谨慎了,那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丸子日报」(2023/3/15版):
1,中概及其亲戚们的最新进展
中概互联亏损-19.67%;恒生科技亏损-15.75%
2,快来给ETF起个名字~「
深市基金」发起了一个活动,号召大家帮ETF起一个中文名,能让更多了解ETF,投资ETF。
以下是活动海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万一你起的名字被采用了,那就是ETF中文名之父了
提示: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