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排雷:那些动辄千元的理财课,为啥不要报
大家好,我是希昕妈妈。
今天我们来聊聊,市面上动辄千元的理财课、理财训练营是否值得我们掏钱。
(本人碰巧在泛财经领域工作多年,已取得基金从业、证券从业、证券投顾、金融理财师AFP证书,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发言权的)。
接下来,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拆解下理财课。
(一) 推广引流 不择手段
财商课或以财务自由为诱饵、贩卖焦虑,或大尺度推广吸引用户,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人家毕竟还没有触碰法律底线,没被查封监管,我们普通人也没办法干涉。
但问题是,这有点像老师浓妆艳抹开直播求打赏,你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人去培养么? 同样地,你愿意跟着这样哗众取宠的平台去学习么,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拱手交给这样不择手段的人么?
(二)1元引流课 开始耍流氓
为真实考察这些课的质量如何,参加了某商学院价值1元的小白训练营。
首先,很客观地讲,这些课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涵盖的知识点也比较全面。
从复利思维、防骗指南(原始股骗局、P2P投资骗局、外汇投资骗局、虚拟币、二元期权骗局等)到常用理财工具、再到财务自由,洋洋洒洒讲了12天,每天早中午三讲(讲课形式以文字为主,也有短视频)。单单从体量上看,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班主任老师也很积极,夜里快12点了,还在群里发消息,给大家做总结。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又打鸡血般,提醒大家上早课。
这么一说,这财商课好像还挺良心的。不过,深究下去,却经不起推敲。这里罗列三个理由:
(1) 阻断学员之间自行沟通
费劲心力建社群,却像提防洪水猛兽一样,提防大家私下交流、沟通。
虽然,学员之间私下沟通可能的确会给骗子带来可乘之机、也会增加班主任老师的运营成本。
但由此因噎废食、不让大家有任何私下接触,这可能违背了提升财商的初衷。
要知道,投资本身就不是一件闭门造车的事,也从来都不是某位老师的一言堂。
举个例子,即便像巴菲特这么厉害的投资大师,也离不开好搭档查理芒格,而他们和同时代多位投资大师、企业家等也有过诸多有接触、交流。(详见唐朝《巴芒演义》)
投资大师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想要提高财商,并想赚到钱,就更要一个好汉三个帮了。
像雪球、她理财等平台,本身也是鼓励大家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多多去交流、分享的~
也有人可能会跳出来说,在社群里,大家不是可以一样进行交流、沟通么?
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这样一个几百号人的大社群里沟通,门槛其实是非常高的,很多社恐可能并不敢发言。
并且,班主任老师经常刷屏式几十条几十条的发内容,大家即便有讨论,也很容易被淹没。
所以,禁止大家私加好友,在我看来,就是在变相引导大家少交流,而这对我们真正提高财商是有阻力的。
并且,稍微再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揣测下,禁止私加好友,主要是阻隔大家私下讨论、独立思考,进而都乖乖听话,后面也更容易一时冲动,买下几千元的大课。
(2)带你上课的班主任老师,其实是销售
随便找个招聘网站,搜财商、班主任等字眼,就能看到各平台发出来的招聘信息。
大家对这个岗位的要求,也基本都大同小异:对专业知识没有硬性要求,但要有销售经验。
有些更明确写出:超高提成,在46%以上。
所以,你在财商社群口口声声喊的老师,是否真正具备讲课的资质,这个我们很难判断,但他盯着你的钱包,费尽心思,想让你报千元课,却是板上钉钉,非常确定。
(3)授课内容,存在过度营销嫌疑
那么,这些老(销)师(售)的讲课水平怎么样呢? 这里说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刚上课没两天,就在群里看到班主任老师发了这么句话:
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主要不是由理财工具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理财知识决定的。
这也是真敢说。
难道我们不需要敬畏市场么? 难道我们不应该告诉用户投资本身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么? 难道我们不应该让用户知道,即便经济学家做投资,也会失手么?
很想问问这些老师,既然理财知识这么厉害,为啥不自己去搞投资呢?
照这个理论,甭管什么国外的巴菲特、彼得林奇还是国内的张坤、葛兰,可能都要甘拜下风。还在这里起早贪黑给大家上课,是何苦呢?
另外,班主任老师讲的部分信息,也让我不敢恭维。
股票属于中等风险,这个说法不能说错吧,但的确很少见。(通常来说,股票都属于高风险)
另外,既然已经有了股票这一类别,那么,这个企业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私下找班主任老师,他给我解释半天,也没说清楚。
按理说,普通投资者投资企业的方式通常来说就是股票。
既然有了一项股票,再列一个企业,逻辑上就很赘余,可能会让人看不明白。
(4)一言不合,就被踢出群聊
更高能的操作还在后边。
自己最开始和老师小窗请教这些分歧,老师还很负责任,连续发多条语音向我解释。
后来可能看我“无药可救”了吧,直接玩消失,不理我,还把我从班级群踢了出来。
而事实是,自始至终,自己没在群里说过一句不好的话。
究其原因,班主任老师,可能怕我坏了他的好事,影响他达成销售业绩吧。
也真是用心良苦。
(三)千元大课 绝非解药
大几千的正课,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本人并没有买来体验。
这里结合多年在泛财经领域的工作经验以及自己的观察来聊下。
首先,如果大家在理财/投资这方面是小白,那么,上这么一次课,大概率能系统性地收获一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认知。
为啥这么说呢?
客观来讲,这些机构的财商课已经打磨得很成体系,大部分人如果自学,很难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知识密度这么大、同时颗粒度又这么细的信息。
并且,虽然这些课程信息有瑕疵和漏洞,但课程体量和规模在那儿摆着,整体上也是瑕不掩瑜,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有帮助的。
另外,哲学上有个观点是说“存在即合理“。财商教育这几年在国内做得风生水起,并且有些公司还做到了上市,所以,至少一部分用户对他们的课程是买单的。这部分正面影响我们也不容忽略。
但是,下面这几句话大家一定要看完:
上这门课并不能保证你日后一定能赚到钱,它也绝不是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救命稻草。
换句话说,我们和那些厉害的投资大师、大咖之间的差距,也绝不仅仅是几门网课的距离。
充其量,这些课能提升你的认知、让你在投资理财这件事入了门。
至于后面自己能不能通过投资赚到钱,这仍是概率事件,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这就好比,没几个人通过简单几条攻略,就学会游泳,也没几个人在网上刷几个短视频,就能成为米其林大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尤其,对于投资这种相对复杂、相对高难度的事情,我们更要有敬畏之心,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要奢求速成。
另外,如果大家很想提升自己,不报课就浑身难受,觉得错过了天大的好机会,那不妨去百度、微博等平台搜下“财商教育“ “退费“等关键词。
如果不想后面也走上艰难的退费维权路,就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四)企业价值观 不敢恭维
最后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下,这些财商教育公司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咋样。
因为工作原因,和这些公司的员工也有过零星接触。也曾坦率地问过他们一些问题:
【问题1】:如何看待自己所在的公司被人投诉,被说是骗子?
员工A眼神有躲闪:大部分用户还是认可课程价值的,投诉的用户只是少数。
说实话,对这个回答我并不满意。能被央视点名、能被消费日报曝光、能频频等上黑猫投诉榜单,这绝对不是个例。
【问题2】:如果亲朋好友问你在哪家公司上班,你好意思说出公司的名字么?
员工B跟我打起了太极:那就说我在某头部财商教育机构上班,公司占大厦一层楼,规模很大。
听到这个回答,不知为啥脑海里闪现了这句话: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说到底,大家都是打工人,赚这份钱很可能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这里面藏着的无奈、憋屈,或许只有自己知道吧。
当然,即便不接触这些在职的员工,我们随便在网上一搜,也能看到各种前员工爆料、撕逼。
说实话,我不太相信,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下,他们能担起提升国人财商认知、为普通人传道受业解惑的大任。
我更喜欢看到,为这家公司工作的员工,心中有爱、眼里有光。一起脚踏实地工作,奔赴星辰大海。
就比如,同样是做教育,我敬重新东方的俞敏洪,也打心眼里佩服董宇辉这一波新生代力量。那么,这帮人做的课,我愿意买,也敢去买。
当然,这么评价整个财商教育行业可能有失偏颇,我看到的个案可能也并不能代表全貌。并且,好些财商教育公司创始人、公司高管的履历并不低。有好些还都是国内外顶尖名校毕业。
我更愿意相信,这些社会精英们,他们真的有心,想提升国民的财商素养。
只不过,近几年的快速扩张,导致各种动作变了形,离初衷相去甚远。
如果后面能成功过渡到精细化运营的时代,很可能会回归正轨,变得越来越好。
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最后,简单做下总结。
首先,引流理财课,大部分价格都在1元左右。怎么说呢,这么点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还是值得体验下的,大概会给你超预期的体验。
千元理财课,要相对要慎重些。如果你本身不差钱,对提升财商有很迫切的需求,并且追求更丰富多彩的人生,那么也可以买来体验下。
不过切记,对这门课要有合理预期。如果幻想学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投资高手,从此开始财富滚雪球,走上人生巅峰。那么,大概你会失望。生活已经很难了,不要自己找不痛快。
另外,有时候并不是付费的、花大价钱的才好。
有些免费的、或者花很少钱就能得到的学习资源,也挺香的。
就比如说,多逛她理财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