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到底是该“积极管理”还是“被动持有”?
我们经常听到两个有些矛盾的投资理念。
有人说,我们买基金要积极跟踪关注,不好的基金赶紧换掉,要做波段低买高卖。
也有人说,基金就应该买了长期拿着,长期自然能赚到钱,不用频繁关注和操作。
西方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在他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说到,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有两种做法:
1、对自己的基金股票组合,不断地研究、筛选和更换。
2、以某种自动的方式,创建一个恒久的投资组合,不再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第一种就是积极、进取、主动的投资方法,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就被称为被动、消极、防御的投资方法,省心省力,但要求能理解和承受市场的起伏,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这两种投资者都被格雷厄姆看做是聪明的投资人。他们的区别不在于投资品种,而在于投资方法。
这两种投资方式都是明智的,都可以成功。
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持之以恒。
投资的风险,有时候不是只存在于经济形势和投资品种上,更多地存在于我们内心。当投资方式与我们不匹配的时候,我们会不适,会患得患失,会操作变形,犯下没必要的错误,从而亏更多的钱。
所以我们到底做什么样的投资人是合适的呢?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中国第一批基金大V季凯帆先生在采访中说,虽然他当年在基金吧写了很多被受追捧的帖子,也出了一本书《解读基金》,但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投资者,他没有很多时间精力和知识去看盘,去分析个股。
他说他只是一个基金持有者,所以他很清楚自己不会去做波段,也不预测市场,不会追热点,也不做技术分析,他只会坚持做定投、再平衡、做分散投资、长期持有。
所以,如果你非常热衷于研究股市、经济,而且也有专业知识,那也许适合积极的投资方法。
市场上不乏有很多主动进攻性投资者,电视里财经频道的嘉宾、主动型的基金经理和民间炒股高手。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享受进攻的快乐和成功,看准目标,一击即中。
但如果你没学过经济金融,对财经也没那么大兴趣,就是为了理财而关注基金,也没有精力和决心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性的投资者,那可能更适合做一个被动型的持有者。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投资领域,有很多方式都可以成功。
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站好队,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
其实,进攻和防守,也不是截然对立的。相信很多人都兼而有之,只是哪种比重更大而已。我们也可以有“核心+卫星”的投资策略:“核心”被动持有,跟上市场;“卫星”搏一搏,尝试一些积极进攻。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