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职场|管个国际团队一个季度总结
虽然纸质上的开始管这个团队是7月,但是正式开始是9月份,算是一个季度了。
团队组成15人+,除了2人在国内,其余均是欧美(主要是英国美国德国和丹麦),年纪应该都在40+,有接近60的,只有中国这边算是和我同龄。学历都是高学历,我这个硕士已经算是少数派,绝大部分人都是博士,有些甚至做过教授,我们这个行业没办法,感觉基本都是博士起步。看着学历有点唬人,其实也都是一份工作而已。一些非常随性的流水账记录:
1.真的开始干活也就3个月,但是感觉干了很久的活儿,这可能是组织架构调整的后遗症,一堆工作,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儿,几乎每天都是满满当当。
2.我一开始内心是有点紧张的,国外的基本都不是我招的,之前大部分人也没有接触过太多。虽然以前也管过亚太一些其他地方的人,以前总有一些对白人的“偏见”,也可能一直老板也都是白人(毕竟在外企),所以总感觉他们挺厉害的。这种厉害一方面是固定思维的结果(说白了有点崇洋媚外),还有一方面是语言优势吧。我想做现在这个职位,很大程度也是想要破除自己这种固定思维,增加自己的自信,也增加一些新的职场体验。现在感觉自己已经应对自如了,在和这些人工作和打交道的过程,对自己也更加自信了,也能明白为啥自己可以或者说有资格可以“管”这部分人了。
3.文化差异还是挺多的。比如欧美对性别歧视,DEI这些事情关注挺多的,在职场那都是敏感话题,而在国内貌似相对好很多。各国劳动法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导致工资结构和休假都不一样,每个国家开人过程和成本也完全不一样。不过这些也都有当地HR和法务同事协助,也没啥作为业务领导需要太操心的,就是多见识点而已。不过真心感叹丹麦男女平等真心做的不错。
4.我感觉对现在团队,相比于亚太团队,一开始我耐心和容忍度貌似高很多,有时候有点过于nice。可能一开始他们各种简历和之前外部title都有点唬人,导致我过分相信一些人,有些人是真不错,有些人也给了自己一些教训,好几件事儿都没有办好,导致我老板都有点不爽了,后来只能自己亲自上阵。再次验证一个道理-不要随便给一个人信任,除非自己已经测试过。有时候我过于害怕被人说我微管理,所以很多事情有点放任了。一开始接收一个新团队还是应该事无巨细,多问问题,多提要求,慢慢熟悉了,才可以说是放权和信任。不过都是很好的成长素材了。
5.管理的工作其实在哪里都是两件事儿:把合适人放在合适位置上,把合适的资源(任务)给到合适的人。在现在这个团队比较难主要是我还不太了解这些人,加上我现在特殊情况,很多人也没办法见面,所以摸索谁合适什么也需要时间。如果让大家都充分发挥所长,感觉自己就轻松啊。说白了就是更好的支援和支持大家更好更高效的工作吧。放平心态,而且也没有谁比谁更高一等,无非术业有专攻,大家一起努力把业务做好啊。
未完待续,这两天请假带闺女,娃醒了,看娃去
真棒。管理,不分国际非国际,除了文化适应性,我觉着是一样的,尊重彼此且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去年管了一年的乌克兰研发团队,大家都很nice。
总结到位。哈哈 我属于体验下才明白
你们公司的业务是哪一块呀
学术和科研相关哈。很小众行业,全球market size 可能连个大公司零头都不够哈
链接市场的意思是?我们只要对象也就是教授&研究员吧。所以是一个相对斯文的行业哈哈哈
就是比如有什么研究成果要推向市场,有绩效,有目标的那种吗
没有。
这个不在我们这条产业链
我也算是搞科研的,但很好奇你这个具体是什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