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大跌12%,中欧医疗又「踩雷」了?
如果我说,买了 $中欧医疗健康C 的朋友,是最惨的一批基民之一,应该没人反驳吧。
在承受了连续三年下跌之后,最近又「踩雷」了——
中欧医疗健康的第一大重仓股是药明康德,近三个交易日出现暴跌。
上周五(1月26日)跌停;
本周一(1月29日)跌停;
本周二(1月30日)继续下跌4%
让一众基民表示心都凉了,人都傻了......
而中欧医疗健康这只基金,上周五净值下跌2.8%,周一又继续下跌2.04%。
最近一个月内,该基金累计下跌超过12%,比21年一整年跌的还要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药明康德出现如此惨绝人寰的大跌呢,这还要从上周五的一篇小作文说起。
据外媒报道:美国拟出台《生物安全法案》,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
美国众议院某议员以“药明康德可能会影响美国生物安全为理由”,建议限制联邦资助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外国对手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或服务。
因为药明康德80%的营收都在海外,所以市场担心这则小作文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股价应声暴跌。
当然了,其他医疗股也没有幸免于难:
凯莱英,三个交易日下跌9.46%;
昭衍新药,三个交易日下跌10.82%;
美迪西,三个交易日下跌12.01%
事实上,在小作文刚刚流传出来时,药明康德就发布了澄清公告:
「该生物安全法草案尚未生效颁布,其后的立法程序要求美国众议院和美国参议院分别在相关委员会审查后,对各自的法案版本进行投票以形成最终版本。因此,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内容(包括提及药明康德之部分)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药明康德正与咨询顾问一起密切关注这项草案立法程序的进展。」
而且,药明生物CEO陈智胜也回应道:
「这只是一个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
只是在面对巨大不确定的过程中,这些回应与澄清稍显无力,市场并不买账,仍在下跌当中。
在前两年,“吃药喝酒”的行情里,药明康德堪称公募基金最喜欢的重仓股之一。
像中欧医疗已经连续17季度持有这只股票,算得上是独一份的偏爱。
不过,虽然药明康德是中欧医疗的第一大重仓股。
但事实上,在去年四季度葛兰就已经提前进行了减仓。
而且,此番也只是提案,到底能不能通过,最后是否能落地,什么时候落地都还未可知。
其次,也有人表示此番暴跌是“高盛等外资联合恶意砸盘并疯狂做空,引起医药医疗板块恐慌。”
所以,因为一篇还没有落地的小作文而担忧备至,实在没有必要。
不过,回到中欧医疗来说,买了这只基金的基民,这三年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从2021年到现在,累计跌幅超过50%。
如果有人恰好在最高点附近买入,现在账面实亏50%+,需要等待基金翻倍才能回本。
这的确需要一个医药牛市才能真正解套。
现在我们聊到医疗基金,给出的长期投资逻辑,不外乎是:
国内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对医疗行业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但有时候,长期逻辑的确存在,在中短期波动更难估计。
三年的下跌已经不短,但下一个三年,板块能否卷土重来,这没有人能够提前预测。
而且,笼罩在医疗行业上方的不确定性一直挥之不去:
1,集采政策
从2018年底起,国家推出了第一次带价采购政策,也就是“集采”。
对于老百姓而言,能花更低的价格买到药品;
但对企业来说,需要更多的销量才能维持之前的营收水平。
2,医药行业反腐进行中
去年,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正式展开,就此也拉开了医药反腐的序幕。
以上利空因素,都在狠狠的将医疗板块向下拉扯。
但有一个方面,是事实,也是丸子一直相信的,那就是「估值」:
当前医药所有板块的静态PE都是历史分位数很低的水平,指数几乎回到上一波上涨的起点。
可见,此时的医药具备防御价值。
医药的长期逻辑,让板块不会死亡;而低估值,给了它重生的勇气。
现在摆在我们前面的,就是:
保持耐心,稳住心态,低位摊低成本,等待机会来临。
「丸子日报」(2024/1/30版):
中概及其亲戚们的最新进展
中概互联亏损-24.09%;恒生科技-24.23%
提示:本订阅号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所属机构观点。涉及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应以所属机构正规发布的研究报告内容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中欧医疗健康我的第一大持有基金重刚开始的盈利45%,到现在亏损40%
哎,不知道咋办呀,还在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