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案例给大家讲清楚经济补偿金怎么算
这个话题有点儿敏感。作为HR,既要链接员工情感,又要坚守成本底线,是分裂的。还有一个分裂的点是,我们清楚规则,也意味着清楚怎么逃避规则,这也造成了是对员工有利还是对公司有利的矛盾。
今天,看到有@进击吧砂孩 有写,也因为这个经济环境下,出现概率太高了,给大家科普下。是纯员工角度。
这是个很庞大的话题,里面有太多知识点了。现实中也有非常多的实操困难,我身处bj,普法执法环境好一些,身边的人经历了裁员,大多数都拿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我知道很多中小企业,比如3456线城市,再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普法情况并不好,执法力度也不好,即便仲裁赢了也不一定能拿到好结果,而且耗时费力,很撕扯。但知道的多,总归是能多出来谈判筹码的。
说在前面,这只是几个普通案例,并不代表所有情况。即便我经历了很多很多CASE,也不能穷举所有情况,欢迎隐身的同行们探讨和补充。
今天先写众所周知的N+1。等我有时间,看看是否可以陆续写成系列。
什么情况会出现N+1?
一切协商都可以。前提是公司提出,而非个人提出。协商好了,你情我愿的事儿,没人干涉。
其实也不光N+1,只要双方协商好了N+几(几大于等于1)都行,听说过外企N+6甚至更多的。只不过,N+1是法定最低标准而已,也做到了合法前提下的企业成本最低。
N+1是什么?
1-“N”指在岗时长,以半年为单位,不满半年取0.5,满半年不满一年取1;
2- "基数"=员工前12个月平均收入(注意:含一切计税收入);
3- "+1"叫代通知金,可以主张时间,即提前一个月通知;也可以主张钱,如果主张钱,那么基数为当前税前基本工资;在这一点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员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个更有利,但是谈判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公司的原则。毕竟,有空间不代表一定能谈判。
举几个case告诉大家N+1怎么算?以及什么情况对员工最有利。
举例1:普通情况
假如员工A2022年1月1日入职北京公司***,目前工资税前3W。2024年4月11日公司通知员工A由于整体经济形式不佳,要进行裁员,希望与A协商解除劳动合同。A虽然觉着很可惜,但是表示理解,接受协商。那么A可获得经济补偿金:
1-员工A的“N”为:2年3个月零10天,不满2.5年,取2.5;
2-员工A的“基数”:A是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工资,且A在2024年2月28日发放了23年度的奖金10W元,没有其他收入。那么A的基数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每个月的基本工资3W,共计36W, 加上10W奖金,总计46W,折合每个月3.83W。
3-员工A的”+1“:公司可以跟A协商,给一个月时效,即2024年5月10日离职,期间正常缴纳社保公积金,A也得继续正常出勤上班;公司也可跟A协商,当即拿钱走人,那么这个时候的+1的基数是A当前的月工资3W。
所以,A可以拿到(2选1):
第一种:3.83*2.5+1个月时效期间的正常发薪。
第二种:3.83*2.5+3W=12.575W。该额度不用纳税(未超北京535428,注意,每年都变,各城市不统一)。535428是北京市今年经济补偿金不用纳税的封顶值。
从对员工有利的角度,选择1合适,因为正常出勤意味着正常发薪,还意味着缴纳社保公积金。除非battle不过。
举例2:员工前12个月平均收入超过上限情况,取值上限
假如员工A2022年1月1日入职北京公司***,目前工资税前5W。2024年4月11日公司通知员工A由于整体经济形式不佳,要进行裁员,希望与A协商解除劳动合同。A虽然觉着很可惜,但是表示理解,接受协商。那么A可获得经济补偿金:
1-员工A的“N”为:2年3个月零10天,不满2.5年,取2.5;
2-员工A的“基数”:A是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工资,且A在2024年2月28日发放了23年度的奖金10W元,没有其他收入。那么A的基数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每个月的基本工资5W,共计60W, 加上10W奖金,总计70W,折合每个月5.83W。这个5.83W 超过了北京市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上限封顶数额44619元,取值44619。
3-员工A的”+1“:公司可以跟A协商,给一个月时效,即2024年5月10日离职,期间正常缴纳社保公积金,A也得继续正常出勤上班;公司也可跟A协商,当即拿钱走人,那么这个时候的+1的基数是A当前的月工资5W。
所以,A可以拿到,2选1:
第一种:44619*2.5+1个月时效期间的正常发薪。
第二种:44619*2.5+5W=161547.5W。该额度不用纳税(未超535428。注意,每年都变,各城市不统一)。
这种情况下,依然是选择1合适,因为正常出勤意味着正常发薪,还意味着缴纳社保公积金。除非battle不过。
案例3:员工在岗时间长,前12月工资基数未超过上限
假如员工A2012年1月1日入职北京公司***,约定工资税前3W。2024年4月11日公司通知员工A由于整体经济形式不佳,要进行裁员,希望与A协商解除劳动合同。A虽然觉着很可惜,但是表示理解,接受协商。那么A可获得经济补偿金:
1-员工A的“N”为:12年3个月零10天,不满12.5年,取12.5;
2-员工A的“基数”:A是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工资,且A在2024年2月28日发放了23年度的奖金10W元,没有其他收入。那么A的基数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每个月的基本工资3W,共计36W, 加上10W奖金,总计46W,折合每个月3.83W。
3-员工A的”+1“:公司可以跟A协商,给一个月时效,即2024年5月10日离职,期间正常缴纳社保公积金,A也得继续正常出勤上班;公司也可跟A协商,当即拿钱走人,那么这个时候的+1的基数是A当前的月工资3W。
所以,A可以拿到,2选1:
第一种:3.83*12.5+1个月时效期间的正常发薪。
第二种:3.83*12.5+3W=50.875W。(未超535428部分不用纳税,注意,每年都变,各城市不统一;如果年份更长比如15年,20年等,超过了535428,那高于535428的部分正常计税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未超535425那么选择1合适;理由同前。如果超了,是选择1合适还是选择2合适,就要好好算一下超出部分的税和多缴纳1个月的社保公积金哪个合适了,这里面沉没的可能是出勤和时间。
举例4:员工在岗时间长,前12月工资基数超过上限,11年是个分界点
假如员工A2012年1月1日入职北京公司***,约定工资税前5W。2024年4月11日公司通知员工A由于整体经济形式不佳,要进行裁员,希望与A协商解除劳动合同。A虽然觉着很可惜,但是表示理解,接受协商。那么A可获得经济补偿金:
1-员工A的“N”为:12年3个月零10天,不满12.5年,取12.5;
2-员工A的“基数”:A是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工资,且A在2024年2月28日发放了23年度的奖金10W元,没有其他收入。那么A的基数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每个月的基本工资3W,共计60W, 加上10W奖金,总计70W,折合每个月5.83W。
3-员工A的”+1“:公司可以跟A协商,给一个月时效,即2024年5月10日离职,期间正常缴纳社保公积金,A也得继续正常出勤上班;公司也可跟A协商,当即拿钱走人,那么这个时候的+1的基数是A当前的月工资5W。
所以,A可以拿到,2选1:
第一种:44619*12.5+1个月时效期间的正常发薪。
第二种:44619*12.5+5W=607737.5。
这是理论算法。受限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所以,员工只能拿到封顶535428的经济补偿金,再多年份,再高月工资都没用。
这种情况下,员工选择1合适,因为经济补偿金已经打满封顶535428,公司财务报表里命名遣散费(各公司不一)。+1是正常工资收入。记账是不同通道。
那么这种选择1合适,相当于多拿了5W收入。
从时间维度上反推,这种情况下反推,员工待11年是合适的。
当然了,这也都是理想情况。一切的前提都是企业知法、守法并且配合执法,说白了就是还讲理且有经济能力执行,如果企业都不讲理或者没钱支付了,这些也都白搭。
再一个维度,+1如果选择时间,办公环境友好宽松那还好,真如果遇到pua的环境,早走早超生,那个时候就不会在乎小头的那点儿钱了,精神愉悦不内耗自己不是更好么?
还有工作时长,刚才提到高收入群体11年合适,谁又能算那么准,刚好卡在11年的点上呢。
等等,各种……
友情奉劝大家,如果真的到了要走的程度,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走,确实没办法留下了,那么建议大家友好协商,友好协商,友好协商。现实中确实有仲裁员工胜诉的情况,但是里面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甚至律师费用(农村户口公益律师不收费除外)都不是可以计量的。真心不建议。

按照社保地计算。
好详细的科普!请教一个问题,一般公司产假工资按最低工资或较低的工资发放,如果产假结束后遇上裁员,那么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就会被产假期间工资拉低了?
是的。销售类产假期间发放基本工资的女员工会遇到这个问题。
专业👍
写得太好啦!!码住学习
码码码码码
产假结束前合同到期,等产假上班不续签合同算违约吗
算。这种如果公司单方不续签,或者强行解除老公关系,属于违法。理论上可以主张2n或者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不过,即便拿到2n,也不一定划算。
会有很多隐形福利无法享受或者操作不便。
太赞了
省流版:80%的情况下,打工人无脑选择多打卡一个月,得五险一金更划算。20%的情况case by case比较,主要发生在当补偿金超过当地规定上限,以及高薪人士在公司工作年限超过 11 年的时候。
emot11emot11emot11
专业。学习了。
原来+1这块的金额我之前理解有误。
之前看到这种说法,如果工作超过12年,会按照12年封顶来算。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
文里面有说。核心就看你的社保缴费基数有没有超过三倍封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