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也要允许自己买买买 | 6月盘点
今天是6月份的盘点,由于近期状态不佳,来得稍微晚一些。
还是像之前那样,分为工作、金钱、学习和生活几个模块,先看看整体的情况
跟之前相比,6月份最明显的变化是,输入变多了、花钱也变多了。
1、工作——遇到瓶颈
在事情很多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重要且合理的。
但当节奏突然停下来,需要自己去思考的时候,才会发现:
哦,原来我之前其实一直是一个执行者,只是按照既定的工作惯性去推进而已。
缺乏系统性的思考、缺乏前瞻性、缺乏创新性。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基本工作能力与个人能力的区别。
一次偶然的群内讨论,一位同事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让我大受震撼,那是没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提不出来的。
这也更加凸显了我知识的贫乏。
所以,从6月开始我在努力的看书、看杂书、了解新事物,不再让自己沉迷于“信息的舒适区”中。
2、金钱——又能体会到花钱的快感了
这个月正好是618,原本我只想买点纸巾之类的日用品。
结果不小心被薅羊毛的信息给击中,那是我一直关注的品牌或东西,现在居然打骨折,不买这真的说不过去了。
然后花560元,买了2双休闲运动鞋+一个大容量书包(这个价格我很满意);
花160元,买到了2个防晒帽(分别送给妈妈、婆婆)和一件防晒衣、一条防晒裤。之前买一个帽子都要100多;
花不到150元,买了3件运动T恤......
之前讲过,我现在一年的服饰支出大概是3千元,这点没有因为618的开支而改变。
6月总服饰支出在1100元,2024年截止目前是1750元,采购完这一波,不出意外要冬天才会买新的了。
除此之外,在非618的时期,也花了不少的大钱。
比如花899拍了2套服装的写真,有点后悔,我也不会再去了,就当是交了一笔学费吧。
家属掏钱买了朋友转的二手大电视,因为深圳连绵不绝的阴雨天而买的除湿机等等。
以前我对自己和家属有些“苛刻”,总觉得一些东西挺贵的,没必要买,不如把钱省下来干别的或者存着。
在丧心病狂攒钱小组里,也经常见到类似的提问,不知如何平衡花钱背后的负罪感。
我的自洽思路是,思考这件物品是否能高频使用、使用多久,与价格是否匹配。
比如除湿机,特意挑了专业的品牌,1200元预计用个5年不是问题,每年也才240元。
在深圳这样一年四季都普遍潮湿的地方,使用频次是很高的,甚至可以用来干衣。
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花240块解决食品发霉、鞋子发霉、湿气过重的问题,其实相当划算,便愉快的购买了,抽湿效果确实杠杠的。
电视机也是,买前犹犹豫豫,但买后的体验感真的会觉得超值。
没有电视机之前,晚上回家会一直玩手机,刷视频很上瘾,也伤眼睛。
现在可以用大屏看剧看综艺,体验感好,眼睛的干涩也缓解了很多,而且看一两集电视之后,心里是很满足的,不会想再去玩手机,自然而然就上床睡觉了。
单从视力保护上(当然是相对的)就超出了它的价值。
3、学习成长——疯狂输入
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所以疯狂的看书,加了很多书到书架上。
万年会员铁公鸡还特意开了微信读书的包月会员,并将微信读书放到手机桌面最显眼的位置以提醒自己,效果很显著。
6月看了3个小时,7月截止目前看了10个小时。
本月最推荐的是《东京贫困女子》,作者采访了日本多位贫困女性,讲述她们陷入贫困的原因。
有的是因为婚后放弃了事业做全职太太,随后生孩子、离婚,无法再找到像样的正式工作。
有的是因为得大病,只能靠救助金生活。
还有的即使努力工作,工资也很低,无法过上正常生活,不得不去从事风俗行业。
我原本天真的以为,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各种制度上是相对完善的,结果对女性、非正式员工残酷到了极点。
这是一个对女性的要求过高,却又处处打压的社会,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因此,千万不要随意放弃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务必拯救自己千千万万遍。
喜欢上进的你
谢谢姐妹,现在属于间歇性上进,只是从结果来看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