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抓娃娃》
农行有个电影券,我一直没用过,今天买票满20减15,买两张共40元,银行卡积分抵现11.28,实付28.72。还不错啦!
不过,我怎么记得以前是宣传9元观影呢
电影西红柿电影公司拍的,沈腾和马丽主演,类似于中国版楚门的世界。富二代马继业从小就生活在父母伪造的贫困家庭。为了培养优秀的继承人,父母请来了很多教育专家伪装成邻居和奶奶,和马继业共同生活了很多年,意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引导。
孩子很优秀,最终不负众望,马继业用他父亲教给他的做人做事的智慧,成功发掘了真相。当然,他也摆脱了父母的控制,高分考上了自己钟意的体育大学。也算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故事还是很搞笑的。电影院只有五六个人,所以我的大笑在整个影院可能显得有点突兀看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
这个故事是典型的穷养娃了。
我还没生娃,关于怎么教养孩子,我其实一无所知。不过最近朋友圈有个朋友的操作方法让我觉得很不一样。她曾是新某方和英fu教育的英语老师,好像近几年都有在暑假给孩子报外国的插班生学习,时间1个月左右。
去年应该是去了英国,今年报了去澳大利亚,明天计划去新西兰的学校。这样孩子从小就能接触比较真实的外国公立学校教育,和当地的孩子,老师,真实相处。
据她所说,申请费大概3000,学费每周不到2000,机票提前买也不太贵,住宿费稍贵,1到2万每月的水平,可以短租。一个月下来,几万块的样子。
这个算得上是富养孩子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文化意识和眼界。我身边的同事这样做的不多,大家可能带孩子暑假旅旅游,很小就给孩子读英语绘本,或者上上美术书法围棋班。
教孩子应该没有固定的方法,还是要按照孩子本身的个性和家庭的具体情况来。不管怎样,家长们都会竭尽全力托举孩子。
哈哈哈,以后具体怎么教,我先多看看多观察多思考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不能复制。
这种教育方式应该适合将来出国去的孩子吧
上周去看了《抓娃娃》,有几个感触:
1.父母这种教育孩子,控制孩子的方式,让人感觉很窒息、很可悲。尤其是捡瓶子那段,感觉都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童年阴影,直至成年后,孩子跑步看到瓶子都忍不住想拣。
2.孩子在这种人为控制的监控下生活,扼杀了孩子很多的想法和对生活的期待,有一种仅仅是工具人罢了的感觉。还不如老大的自在生活。
3.在马继业最终这种状态下,父母想的是大号、二号都练废了,还得准备三号。这或许也是富人的思想之一:多生娃!总有能够练出来的“号”。
…
最后马继业跑步的时候看到空瓶子就去捡 太扎心了,这个童年的阴影会伴随着他一生吧,所以这种穷养也不可取。。。
我下午就去看了,女儿回家 我问她要不要一家三口去看电影,她就说推荐我们看《抓娃娃》,她说她看过了,但为了陪我们又看了一次。。。今天的电影院坐得很满哦。
确实好看,秉承着西虹市首富的搞笑 看完也会让人深思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是个难题。
只能说凡事都有价格吧。古代养孩子,长子是要这么养的,按接班人来养,穷养,没苦硬吃,洞悉人性,比如百草堂的老大,那是要支应门庭的;至于次子庶子,说白了都是备份,都是按彩衣娱亲的路数去养的,比如贾宝玉,比如百草堂的老三,精通娱乐项目。比较两者,你能说那种生活好呢?
是的呢 但抓娃娃的剧情里的穷养是伪装的呢 只有孩子自己不知道 因为家里“穷”只能让孩子每天跑步上学,结果孩子练就了跑步的本领被体校看中,父亲为了不让他上体校竟然用麻醉麻痹他的腿 扼杀了他体育梦想。。。最后孩子长大了发现了家里的秘密后高考试卷上画了个鹰。。。无缘名牌大学,后来复读高分进看孩子理想的体育大学。。。父母认为他们的培养是失败的。。。
怎么不算成功呢,至少人家有为了梦想持续努力的能力,有了借高考的机会把所有人骗了的能力和智力,有了通过买电子词典的话术区别npc和真实商家的能力,这人虽然没去清北,感觉不比清北出来的差呀。
也是 父母眼里的成功和孩子眼里的成功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