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省钱观变化
第一阶段:觉得省钱没用,开源赚钱才有用,基金股票兼职使劲琢磨。
第二阶段:终于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省钱才是攒钱的开始。耗费各种精力,各种蹲优惠和薅羊毛。
第三阶段:极简生活,享受物品慢慢变旧的过程,开始少买,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更多钱花在精神和健康上。
现在稍微说说自己目前第三阶段的一些感悟:
一、贵的和便宜实惠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只买最适合自己的。
例1:夏天的驱蚊水,用了国内国外的,用了驱蚊手环、驱蚊器、驱蚊贴、花露水等各种类型的,最后还是回归到两元钱一小瓶的风油精,因为这是自己最喜欢最常用的。
例2:化妆品。刚开始工作第一年,天天画眉、弄腮红、涂口红,花了不少钱在脸上。后来也不再执着于大牌,对自己来说,眉笔一百多元的和十多元的都是一样效果,所以干脆只买十多元的(后面感觉自己好像画不画眉都没有大变化,连画眉都省去了)。现在通过运动饮食调理身体,常年苍白的唇色变成粉红的,感觉两只39.9元的口红三年都用不完。
最后的最后,感觉素颜的自己也很不错,除了重要场合,现在连化妆品也基本不擦了。
例3:厨房的调料,消耗量小的就只买小支装的,尽量让它能在三个月内用完,这样更健康一些。不再因为大瓶实惠而强行购买大瓶。
例4:发现自己日常出门真的只需要手机和纸巾就够,放弃购买小挎包。
例5:床单、枕头、被单,不会为了优惠去逛网店,坚持通过搜寻各实体店购买这些贴身的东西,因为实体店可以亲身感受,宁愿买自己感觉昂贵的舒服的,只为了自己最佳的生活体验。
二、建立长期主义思维。没有坏的就不换,享受自己与物品的联系。
我的前领导(现在退休了),可以做到一个月的裙子不重样,并且全都是那些昂贵的丝绸类的,但其实,她几乎每一条裙子都是用了很久的,其中有好几条甚至穿了三十年以上。
因为她珍惜自己买来的每一个物品,所以与那些裙子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情感联系,让每一条裙子都闪闪发光。另外,这份珍惜,也让五十多岁的她,身材和年轻时候没有任何差别。
长期主义真的很省钱,但前提下是必须买最适合自己的,珍惜每个物品,然后一直用到坏、用到完。
现在,我也不是每个季度都要买衣服了,只有发现自己真的缺了,我才会郑重给自己家迎来一个新成员,毕竟,我的衣柜已经塞得满满当当的。(当然,现在减肥中,如果自己真的能换来理想身材,肯定果断购置已经早就想穿的旗袍和汉服,期待迎接这两位新成员的来临。)
每次我想买衣服了,就会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我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衣服买来后却被自己闲置了,我还会发现,原来自己平时真正穿来穿去的就那几套,大部分还是躺在衣柜里。身体只有那么一个,很多衣服其实并没有必要买回来。
再如口红,与其网上研究各种色号,不如直接去实体店试用,不承担各种试错成本,因为,有时候,试错成本反而要远远大于物品本身的价。
三、清爽消费
1.谨慎办卡,尽量次结
很多时候,我都会被那些健身卡、游泳卡、护肤卡所迷惑,以为买卡省下了一大笔钱,现在发现,次卡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因为我真的没有那么勤快地去。而且,我现在只会在经常去的店办卡充卡,其它的一律不要,拒绝一切消费诱惑。
2.逃离低价换购的陷阱。
每次网购结账前,都会有所谓的低价换购,不知不觉就囤积了一大堆物品,这种陷阱现在已经被我的清爽消费观打破了,我会定期整理自己的东西,反复确定自己真正缺少的东西,并且树立一个意识,只买需要的,不买便宜优惠的,逐渐地,我已经逃离了低价换购的陷阱。
真正的会花钱会省钱,都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状态进行的。我养成了按地方归置家里物品、定期整理家里物品的习惯,做到对家里的物品心中有数,减少了无意义存货的风险。我养成了经常询问自己反思自己的习惯,真正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不再与物品与消费作对,我可以买几百元的榴莲,只因为自己想吃,也可以抵制麦当劳某天三折的炸鸡优惠券,只因为自己并不需要。买东西不是犯罪,错过自己并不需要的优惠也并不可惜。这些年省钱观的变化,何尝不是我学会更关注自己内心的一种体现呢?
未来,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会不会有第四第五阶段,只知道,自己应该会怀着对未来的敬畏,继续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果有一些语句错误,请大家谅解。
这个思路特别好 极简主义会让人过得越来越舒服
我是去年还在第一阶段,现在才开始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