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精神内耗?
我一直多想多思,但不太内耗,很自洽。
我觉得我主要是两点吧:
1.尽量量化,量化不了就找相关辅助资料
总之,动起来。
脑子里有想法,就找数据,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工作成果、投资收益、育儿路径。实在不能量化成数据的,就找各种资料。
比如魔都鸡娃圈卷上天了,我怀孕时焦虑过一阵。各种自媒体也光是在感性上散播焦虑,缺乏理性数据支撑的。于是,后面我就开始各种了解政策、找升学数据、了解各类兴趣班及其费用和适合的年纪。我甚至还给鸡娃类别自制了一个分年龄段的大表格。大概是下图这样式儿的。
比如是否买学区房,我也没有跟风。第一波,小学学区房是否买,我研究过政策,发现我家实际情况,小学学区房买了也用不上,而且觉得学区房高估,就放弃了。第二波,今年又有了初中学区房念头,但我有念头后,也不是立马就去买(上百万的事情,想到就去干,太草率了,也多容易被割韭菜啊),我会去看区里各初中学校的升学数据、看各学校划片范围、各校学区房价格、估算自己离学区房的资金差距、真购买学区房后会对自家资金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2.沙盘推演
根据量化数据,定个初步规划或者路径,模拟各种可能的走向。这个推演,可能会发展成树状结构。思维导图是个好工具。
比如以初中升学为例,假如在A校,校排上游/中游/下游(详细的话可以按比例),高中可能去哪里;进了不同高中,上游/中游/下游又可能去哪些大学……
这个树状发散过程,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和经验分享。非常感谢信息时代。各个领域的知识,只要想找,都能找到。
一方面是感谢有各路大神出来分享数据,靠我自己是不可能完成这个数据填充的过程的。(比如早几年前,我没有看到这些个升学数据,就是在白白焦虑了,有了数据后,我已经越来越淡定。)
另一方面是感谢各个领域的优秀前辈分享的各种经验,不管这些经验是否对自己适用,但是这其中带来的思路拓展和思维碰撞才是最重要的,大浪淘沙,经历不断迭代优化,然后形成自己的roadmap。
以上2点并不是脱节的,很多时候是需要边量化边推演的,当觉得推演不足时,就继续收集数据进行量化过程。而且外界也不断在变化,还必须顺应变化。就跟训练AI模型一样,需要不断输入物料,才能逐步完善这个流程。
然后,当思维慢慢建构成了树,哪里还有空去搞啥内耗啊?搭建知识库这个过程特别上瘾。。
只是以育儿过程在举例。还有其他也都是类似这么去整。比如投资领域,也需要时时复盘和推演。比如职场,过往的工作经历,也是可以去量化复盘、总结提升、沙盘推演的。很多事情,在量化&推演后,就会发现,也没那么值得焦虑,而且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
当然了,如果是没必要去深究的东西,就不用整这么复杂,看部剧、看本书、写会儿字、打会儿球,就过去了。遇见的不好的事和人,都当个P放了。
一个不内耗的人是过得很轻松的吧
说轻松吧,也轻松,毕竟我不太会陷于情绪泥淖。大部分时候能忍就忍(其实也是因为不太在乎),不能忍就开炮怼人,怼人还不能解决就直接滚蛋不再啰嗦。
但我觉得也不轻松,大脑停不下来,家里各种重要事情都是我在操心。。劳碌命诶。。
哈哈哈 那也蛮好的 你不能一点都不去思维吧
我一般不想回的就直接无视,架也懒得吵,删也懒得删。说是“忍”其实是因为“懒”,吵架和怼人都累死啦~~emot1
我主打一个懒得在烂人身上 浪费情绪 消耗自己,但要是实在被奇葩惹不爽了 就对外发疯 。
有道理,多动动脑,免得以后太早得阿兹海默~
就是主打开心,顺其自然,慢慢来
你好, 弱弱的问下 表格方便共享学习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