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女读书会 58550姐妹  22027帖子
发帖
fly心情

《蒋勋说唐诗》上:好看,好读,好美

fly心情
fly心情 fly心情 2024-11-22 14:04 阅读(264)

不得不说,蒋勋解读唐诗很特别,他欣赏唐诗的角度与众不同,加上他丰富的知识、阅历和文化底蕴,让我读这本书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可能因为蒋勋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画家的原因,他在解说中经常会从色彩和构图的角度去分析内容。我每读完一篇,都会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以至于看完一篇还想看下一篇。书中讲述了作者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最精彩的几十首唐诗,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读这本书,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 《春江花月夜》天地无私 天道无亲

《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读起来郎朗上口,诗中的每一句都像是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意境很美。以前上学时,语文书上对这篇文章的注释和解读比较浅显,没有蒋勋老师解说的这么深刻、蕴含哲理。书中说:生命的独立性,与道德无关。宇宙意识中,没有个人爱恨。天地无私,最罪恶的生命与最无辜的生命都在天地之间。“何处春江无月明”是一个自然的宇宙状态,不是从人的角度去阐发。张若虚从人的角度抽离,从宇宙的角度去观照,而宇宙角度是初唐诗真正的角度。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中最具有典范性的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生命经验被放大为宇宙意识,张若虚又通过文学技巧将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思想拉回来——“江流宛转绕芳甸”。他的面前有一条河流,“宛转”地流过“芳甸”。河流弯弯曲曲地流过种满了花的、散发着香味的土地,“江流宛转绕芳甸”将主题变成了“江”与“花”的对话。

“月照花林皆似霰”是月亮与花的主题。这首诗一开始是春天,江水在流,然后月亮慢慢升起,潮水上涨。初春时节,空气很凉,夜晚的时候,水汽会结成薄薄的透明的东西在空中飘,也就是“霰”。花有很多颜色,红的、紫的、黄的,当明亮的月光照在花林上,会把所有的颜色都过滤成银白色。我们看到张若虚在慢慢过滤掉颜色,因为颜色是非常感官的,可是张若虚希望把我们带进宇宙意识的本体,带进空灵的宇宙状态。

“空里流霜不觉飞”,这里的“空”可以是佛教讲的空,可以是空间上的空,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空。春天的夜晚会下霜,可是因为天空中布满了白色的月光,所以霜的白色感觉不到了。这是张若虚这首诗中出现的第一个有哲学意味的句子,就是存在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听起来很抽象。生命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存在,但我们常常感受不到。


情感的牵连,就是未能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的牵挂才是最大的。牵挂、思念、幻想的时候,情感大概是最饱满的。愿逐月华流照君”是唐朝诗人在描写宇宙间的至情与人的深情时出现过的最美的句子。

我想这首诗的重要,是因为它将整个宇宙经验扩大了,也许我们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做注解。
我希望这首诗可以被忘得干干净净,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让我们脱口而出,那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也才是我们真正开始懂得了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是作者一直重复阅读的一首诗,那些句子是从不同的地方出来的。
有一年春天,在巴黎,抬头忽然看到前面的一棵树,花瓣全部飘落,一下呆住了,“昨夜闲潭梦落花”这一句就出来了。很多储存在心里的零散破碎的小片段,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活过来不是因为我们阅读它,而是因为我们忘了它。
我在巴黎看到那棵花朵飘落的树时,很清楚在巴黎读书的四年不可能回家,连长途电话都很难打,因为那个年代打电话很贵。“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就是在讲当时的生命状态。
诗是遗忘的过程,忘得越干净它越容易跑出来跟我们对话。
我相信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物件,它经常被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间的状态跟经验。
真心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方向去感受诗词,而不只是注解、研究和分析。

●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个人在竹林中弹弹琴,高兴地吹吹口哨、长啸一声。
“深林人不知”,树林很大,外面即使有人,也不知道有人在弹琴、长啸。
对王维来讲,弹琴和长啸不是表演,而是娱乐自己。“明月来相照”,月亮照在身上,好像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唐朝诗人纷纷从人群中出走,走向自然,与月亮对话,与山对话,与泉水对话,与花对话。

文学与艺术,或者说美的世界,对人生最大的贡献,是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功利的状态。

所谓“功利”,就是每个人囿于自身的角色定位,无法去理解他人。文学与艺术会使人转换,从他者的立场与角度来观察生命现象。设身处地是最合适的爱的基础,只有设身处地才会产生爱。那些攻击、对立,都是因为没有设身处地。因为夸大了自身的立场,所以对方都是错的。对于多元性不包容,角色不能转换,都与“诗”无缘。

● 独一无二的李白

从《长干行》,到《蜀道难》,再到《月下独酌》,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的李白。作为创作者,李白不断超越自己、突破自己,不同的诗用不同的形式,脱口而出,纯乎天籁。

为什么说李白不可学?因为他的诗出乎天性,几乎没有规则,他的诗,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而杜甫是很刻意地锤炼诗句的,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典型。
那要向李白学什么?学生命的状态。学《蜀道难》的方法就是去爬大山,到山里历险,在适当的时刻,真的写诗时,那个句子就会出来。

李白的诗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生命直接爆发出来的力量。在小小书斋中是很难理解真正的李白的。李白的诗里有豪迈之气,因为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大空间的向往。对海洋、对破浪、对太阳的向往,是他生命的主调。但现实中,他时常陷入困顿,想出走又无处可去,似乎走到哪儿都是这样困顿的人生,只好回来寻找心灵的悠闲。

李白让人觉得生命还可以发亮,而杜甫则是照到最角落的光。不懂李白,不会懂杜甫,同样,不懂杜甫,也很难真正懂李白的价值,这就是唐诗的格局。

杜甫也预言“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觉得李白将来会名垂千古,那个时候李白还没有去世,杜甫已经确定李白未来的声名。
“寂寞身后事”,李白没有争现世的名利,潦倒以终。杜甫与李白之间有一种知己情谊。历史上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李白与杜甫在酒楼上坐下来喝酒,谈他们的生命理想。这种感情就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大约七百年后,在佛罗伦萨,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也开启两个人的对话关系。李白与杜甫,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他们的相遇是生命中不可思议的撞击。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李白和杜甫。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让我们放歌山林;回到这世界上,对于最卑微的生命又有着同情、悲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非常知道李白的豪迈,他也可以这样做,可是杜甫好像在生命的两难里,先选择了路边冻死的那些人,所以就暂时没有机会去描述李白那种豪情。这是生命的偏重,诗人在两难中,选择了暂时要完成的角色。

下一篇:《蒋勋说唐诗》下:发现诗词之美 探寻悲喜真相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