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辣妈班 89023姐妹  21528帖子
发帖
大西西

孩子玩手机游戏不能自控怎么办?

大西西
大西西 大西西 2025-01-10 20:11 阅读(703)

关于手机的问题,是不是大多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有恶战?

其实每个手机,每家游戏公司,背后都是一群高智商的人才,专门在研究怎么设计更有趣,更吸引人,更能留住用户的方式,都是在和孩子抢时间。但是孩子终有一天都会用上手机,很多生活都会在手机里面, 和现在的我们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 时代的趋势就是这样的。

但是为什么父母都谈手机色变呢?因为担心影响学习, 担心玩手机不能自拔,沉迷上瘾,孩子被手机掌控,成为手机的奴隶。

游戏公司是怎么和孩子抢时间的呢?他们让孩子觉得, 游戏比读书好玩。因为游戏的画面非常立体,真实,炫酷。当打完一场游戏再拿起书本时,会发现书好枯燥,画面又不动,还印刷黑白的, 这种体验感和游戏完全不能比。一个经常打游戏的孩子,他对读书,对纸字的文字兴趣会大幅下降。游戏还有一个非常诱人的特点,就是即时反馈。但凡你在游戏中做一个动作,都会得到一次肯定,都会有加分 加钱,升级 发奖状等等。可是学习呢?孩子要努力很久,才可能有一点进步。比如语文,读很多的书, 认很多字, 听写 默写,熟读课文 全做了,考试成绩还不一定能够拿高分。

读书是一件非常延迟满足的事,游戏是个非常即时反馈的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反馈机制。 因此一个打游戏很久的孩子,他的内心是非常浮躁的。 一个孩子在游戏中很容易被人称大哥,师傅,老大,王者,这种感觉是他读书中很难找到的。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收获到现实中想都不敢想的荣华富贵, 这种感觉太吸引人了。 此外,游戏为了大幅度拉升玩家的人数, 会设置一些上瘾的机制,比如很多游戏需要组团打, 这样团队作战,一个孩子可能会约几个都打这个游戏的人玩, 另一个人同样也会约几个。结果这一群人,他们每天聊天的话题, 都围着这个游戏, 和别的同学慢慢隔离了,于是他们的圈子都是在游戏里面, 外面的世界就慢慢看不到了。 这个才是对孩子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很多父母没有和孩子探讨手机的智慧,解决的方法往往只有一个, 简单粗暴的制止。 当父母越简单粗暴的时候, 就会越加剧孩子对手机的渴望。 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东西。

举个例子, 当洪水来的时候,我们有两种应对方式:

一种方式是把它堵起来, 把堤坝越加越高,但是越加越高的堤坝,就意味着有一天堤坝放下的时候,有更大的灾难。但处理洪水也还有别的方式,如果疏导的好, 洪水也可灌溉农田,滋润万物。

所以有关于游戏,即使是洪水猛兽,我们也可以研究怎么正确的疏导,让它变成有利因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呢? 可以分四步走:

一。 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

虚拟世界的游戏制造了很多的假象,让人体验快感和成就感。因为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太多,选择逃避在虚拟世界中。我们每个孩子都知道要努力, 有数据显示,很多孩子离开游戏的时候, 内心有很大的愧疚感和负罪感。所以我们父母最重要做的工作不是收手机,断网,禁止游戏, 而是要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所以游戏并不是伤害孩子的本质, 但游戏却成了我们很多孩子问题的替代品和问责品。最最重要的问题,是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

让一块地不长杂草的方式, 是把这块地种上庄稼。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梦想。

二。 让孩子提前认识手机的危害。

就像品酒师和酒鬼的区别。 酒鬼一边说着我没醉,一边人事不省的猛灌。 但是品酒师就不一样, 他们在喝每一口的时候都在想, 这个酒是哪一年的,大概是什么酒,有什么配料,在什么环境下酿造的,适合哪些人等等。。。。。。所以在整个喝酒的过程中,一直保持清楚和觉知的状态,这样人就不会醉, 也不会放纵自己。对于孩子来说, 同样是面对游戏,有的孩子沉浸其中, 有的孩子边打边在分析着想, 这个游戏又怎么给玩家下套了,又怎么想让我充钱,怎么想赚我的钱等等,当处于这种理性的思考状态时,一般就不会沉迷其中了。

三。 创造一个远离手机的环境,同时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

一个孩子如果天天眼里只有手机,他当然会上瘾。所以在我们的家庭中, 手机的保管措施,父母的手机使用原则和场景,是否作了非常好的榜样?比如家里是否有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家人之间是否经常交流,是否有一些家人共同参加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 是否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等等?这样,家里面很温暖, 孩子能在现实在中有更多的替代的快乐和归属感,也就不沉迷于手机了。

四。 约法三章, 制定好规则。

事前有约定:凡是没有约定的, 不要随意的惩罚打骂,切记千万不要用情绪来管理孩子,一定要用规则来管理。

事中有原则:不妥协,温柔而坚定。开始可以允许打完当前局,可以允许推迟几分钟。孩子慢慢就会自律和自我要求。

事后有鼓励:当孩子没有做到时, 我们不落井下石,不翻旧账。而是要和孩子说, 妈妈相信你是有原则,有责任心的,只是刚开始管理,你可能疏忽了,妈妈的提醒也没有到位等等。

把孩子的不足当成只是一个事件,不停的去肯定人。一个人自律的本质背后是自尊,一个高自尊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真正的管理好自己。所以我们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 不是去要求和打击他,而是给他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永远肯定这个人, 相信这个人是优秀的。 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三个步骤, 孩子会从内心真正的服从于规则,从而达到自我管控的目的,实现真正的做手机的主人。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