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后孩子成绩大跳水,原来我犯了这3点致命错误
上学期孩子成绩突飞猛进,平均分95以上,这学期成绩一落千丈,平均分81.6,两学期一对比,像做过山车,惊险刺激。
家长会过后,我找老师聊了聊,结合自己的做法,总结三点致命错误。
1.放纵孩子玩平板的时间
这学期把平板交给孩子管理,没有和她制定玩平板的时间。自认为孩子能够管理好玩平板的时间。
中间曾经看了几次,孩子玩儿的时间比较多,我和她说了自己的看法,但没有和她共同制定管理措施,导致期末复习的时候,依然看平板,有时甚至跟同学聊天聊到半夜。
现在想想,大人玩儿手机都停不下来,何况孩子呢?现在的网络都会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越看越上瘾,越看越停不下来。
孩子的大脑中主管行动的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很好的掌控玩儿平板的时间。
改进:
1.假期和孩子商量玩平板的时间,即使剪视频,也不能剪太长时间。
2.及时提醒。到时间了及时提醒孩子,晚上把平板放在指定位置。
3.跟孩子分析一下看平板的原因,跟平板抢孩子,多跟她一起运动、阅读、学习新技能。
2.疏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娃娃学习习惯还可以,晚上放学后能够按时完成学校的作业,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本以为小学养成一些学习习惯就可以,也没有太重视分数。这回考完,我发现,孩子很多时候学习是假学习,做做样子,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就拿复习这件事来说,考试前孩子一直在做各种卷纸以及卷纸上的错题,我以为她能借鉴上学期期末复习的成功经验,把错题重新做一遍,不会的再找类似的题做做,直到会了为止。就没有太关注。
昨天和孩子聊天得知,她一直在看做题,而不是动手去做。
那么,我看到的好的学习习惯是掺了水分的。就像她老师说的:上课做得端正,以为在听讲,一提问问题,有一些就不会。明显是神游了。
改进
1.把好的学习习惯落到实处,不能只看表面,多关注学习状态
2.假学习变成真学习,碰到困难,及时帮助
3.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以鼓励为主,不贴标签。
3.忽视孩子的情绪感受
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有些大。娃娃有些内向,有情绪不会明显表达出来,我也就忽视了她的情绪感受,以为她情绪比较稳定。
跟她聊了以后,她还是有很多困惑和情绪波动,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过往的错误教育方式让她不敢或者不愿表达真实感受,自己默默消化。
改进
1.多关注情绪变化,适时的给予引导和梳理。
2.多关注孩子的动机,情绪下的冰山,不流于表面。
3.妈妈做一个情绪灵活的人,给孩子做榜样。容纳孩子的情绪波动。
教育孩子是一生的旅行,和孩子共同管理使用平板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