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辣妈班 89023姐妹  21530帖子
发帖
小火苗

谈谈生育这件事(一)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孩子?

小火苗
小火苗   小火苗 2025-01-22 17:21 阅读(931)

当今的中国生育率逐年下降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第一年官方出生人口数据达到1786万的顶峰后,开始逐年走低到2023年达到了最低点902万,2024年略有反弹952万,但也比高峰时期减少了接近一半的出生人口。越来越多的适龄人群变的不敢生,不想生,也不能生。互联网上流行的“不婚不育保平安”也被誉为“人间清醒”,但过来人们,也就是妈妈辈的还在念叨要早点生孩子,俗称“催生”,两代人发生了激烈的辩论,甚至争吵,小她论坛的姐妹们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我因为从事妇产相关工作多年,有很多案例,同时也对这个话题比较关注,所以试着从自己掌握的信息来谈谈这个问题,但事先声明,本文只是提供观点,不构成催生,更不反对生育,逛理财论坛的都是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成年人,套用经济学的术语大家都是“理性人”,即能够认识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照遗传学来讲,生育繁衍是人类的本能,但从社会学来讲生育不仅关乎个人,更是关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事情,如果整个社会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低于2.1,那么就会带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障压力巨大等等系列的问题。参照隔壁的韩国,2023年总和生育率0.72,排全球倒数第一名,人类历史最低水平,韩国领导人2024年宣布“国家已经进入了人口紧急状态”,如此低的生育率,不需要战争、饥荒,只需要一定的时间韩国人口可能就自然灭绝,韩国年轻人才是真正肩负了为国生娃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国家才会有那么多的专家建议,比如每个家庭生育几个小孩,最佳生育年龄等等,专家的建议代表的国家意志,怕重蹈邻国的覆辙,虽然网友现在根本不听专家的话,也建议专家不要再提建议了,但建议背后产生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不想生?

第一、年轻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大

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年轻人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自己都得靠父母养活,怎么敢结婚和生孩子,参照我之前那篇《越来越卷的学历和越来越难找的工作》,或者即使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找到份工作,干不了两年发现失业了,再找工作比登天还难;亦或是之前是中产家庭,但因为各种原因生意无法经营赔钱关闭,或买信托P2P被骗的血本无归,总之,因为经济和就业的问题,让大家越来越不敢生孩子。

工作时间过长,虽然未查阅相关数据,但肉眼可见年轻人的工作时长要比父母辈延长了不少,996、甚至997,现在的移动办公更是让人随时随地上班,我去年挂职的地方处室的几个年轻人,无论去哪里都带着电脑,领导一个电话无论身在何方都要拿出电脑修改PPT,包括但不限于家里、地铁上、商场里,年轻人都没有生活的时间,就别提去生养一个孩子了。

第二、没有好的生育政策。

首先,产假时间不够。前面说过我从事妇产相关工作多年,对于母乳喂养的好处倒背如流,上级在考核产科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时候纯母乳喂养率是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婴儿要纯母乳喂养达到六个月,指的是除了给婴儿吃营养补充剂,其他时间连水都不喂只喝母乳,推荐母乳喂养要达到2年。可我生老大的时候产假是128天,老二98天,我是想要纯母乳奶水也够吃,但配套的产假不支持。母乳消化的非常快,孩子最多2个多小时就要吃一次奶,98天就要上班的我想要实现纯母乳真的太难了。我在迎接国家级母乳喂养专家检查时都吐槽过,又想纯母乳提高指标和婴儿营养水平,又不多给点产假,真是又想马儿跑又不给吃草啊。二孩放开后产假延长到158天,但说实话,这个时间对于新手妈妈来讲还是不太够,虽然我不再生娃了,但我还是希望政策的制定者多考虑实际情况。

其次,医保政策不友好。产检报销算到生育保险范围内,我生娃的时候生育保险产检报销1500元,现在北京市是3000元的标准,超出部分都是自付,但这几年高危孕产妇比例都占到80%以上,高危就意味着要增加产检次数和项目,特别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影响生育质量的检查都列在了产检的范围,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新生儿健康,但是产生的费用也确实不菲大几千甚至上万,报销的这点产检费用杯水车薪,虽然跟养育成本来讲不值得一提,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最后,没有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现在生娃养娃的花费堪比碎钞机,从备孕、怀孕、产后到养育,真的是一系列的开支,拿0-3岁阶段计算,普通人的版本大概也要在10几万、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相信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紧衣缩食的去生一个娃。韩国2024年新生人人数比前一年增长3.1%,实现了9年来的首次增长,增长的原因中有一条就是经济刺激,韩国保健福祉部2024111日宣布,将大幅提高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父母的补贴,家中有一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可以获得100万元韩元补贴(约合人民币4990元);抚育12岁幼儿的父母,每月可得到50万韩元补贴。但在中国只有个别城市对于生育有一些经济补贴政策,比如攀枝花为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家庭提供每孩500元的育儿补贴,其他省份除了通用的个税抵扣外,再无其他好的政策,虽然欧美发达国家发放生育补贴政策已经施行很多年对于生育刺激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说明是在重视这件事情。我在网上也关注一些博主,比如印度、日本这些,从怀孕开始医院就会定期给孕妇发放营养补充剂、尿不湿、婴儿用品之类的,但目前中国对于生育产生的经济压力完全都是由个人和家庭来承担的。

第三. 没有友好的生育环境

前几天带娃在海南亚特兰蒂斯玩耍,在酒店一楼的卫生间遇到一位带着4个月大婴儿的妈妈,这个妈妈是希望到卫生间找一个可以换尿布的地方,但遗憾的酒店没有相关设施,这个妈妈就抱着娃离开了,这只是中的生活一件小事,但从侧面反映出酒店的设计者就没有考虑过,新手妈妈也有带着宝宝来乐园度假游玩的需求,似乎小宝宝和新手妈妈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公共场合中。

我当新手妈妈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公共场合比如商场、超市、医院等地方不是没有哺乳室要不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找个特别偏僻的地方勉强设立一个要啥啥没有的哺乳室,我当时很怕带宝宝出门,就怕她突然要吃奶我没有合适的地方去喂奶,哺乳期的时候难免遇到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按时回家的情况,记得一次我去参加比赛,因为时间很长,中途需要吸奶,只能在厕所完成,吸出来的奶只能倒掉没有地方存放,虽然这两年在各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有了些改变,但还是没有真正的从需求出发。

当今大部分城市家庭生活在楼房中,受空间所限孩子能够跑跳的空间基本没有,但公共场合能够供0-3岁儿童户外活动或者社交活动的场所少之又少,很多国家会在生活的社区提供一个给小婴儿和新手妈妈活动和社交的场所,通过观察咱们国家大部分的公园小区配套的活动场所都偏向于成年人的习惯而设置,能够让低龄儿童玩耍和户外活动的空间也不多见,可能孩子所处在这个年龄阶段太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意识崛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女人可以选择做家庭主妇,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职业,只要足够努力,男人也可以通过外卖、智能家电来填补不会做家务照顾自己的空白,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和尝试的机会。自我意识的崛起让很多人不想被孩子所束缚,其他事情做完了可以后悔和弥补,但生育却是条单行线,比如年轻女性害怕身材变形、衰老、恐惧生育带来健康上的损伤和实在的疼痛,很多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这些事情能够表达出来是件好事,只有发出声音才有可能解决,不然恐惧只能是恐惧,不能解决问题。

记得前几年网络上有个惨痛的案例,一名孕妇因宫缩痛坚持剖宫产,然而丈夫和婆婆怕对孩子不好坚决要求顺产,孕妇被疼痛折磨的万般无奈选择从医院跳楼结束了自己和胎儿的生命。通过这件事情公众才知道原来宫缩痛真的能疼死人,所以从国家层面开始推行无痛分娩,让产妇免受疼痛的折磨。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女性担心的生育损伤都可以靠科学的手段去解决,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年轻人不想生育的局面。

还有一部分可能是从小目睹了父母不幸的婚姻,亲历了不幸的原生家庭,其他人的育儿焦虑等等,不想生育不愿背负抚养一个孩子这么沉重的责任。虽然本文说了很多政策、环境等等不利于生育的社会因素,但不只是我们国家,全世界的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在走低,只能说这是个很难短时间解决的问题。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后续可还谈谈生育对个人的好处。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6)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