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开始准备养老金,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是95后,身边接触到的大多数人都是90后的同学朋友,以及70后的父母那一辈人。
谈及养老,同辈人的想法竟然都相对一致。
70后的父母辈,他们对于老后的想法很简单:能去赚钱的时候,就去赚钱,干不动了就回老家种种菜过日子。孩子有需要的话,就帮忙带孙子。
养老焦虑基本是不存在的。为啥?因为村里祖祖辈辈都是在老家养老,每个月并不需要花什么钱,即使积蓄不多也能过得下去,干不动了就靠孩子(家里还没有出过不孝的孩子)
更何况我妈说:我还有社保养老金呢,每个月1千多也够吃了,不用问你们要钱。
在这样的思想下,他们50多岁还敢花光全部积蓄(以及未来几年的收入)投入到房子里。
但对于90后来说,这是一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从来不敢期待要依靠孩子来养老,因为大多数人大概率只会有1个娃,孝不孝顺另外说,孩子以后能不能找到收入还可以的工作、自己要不要买房买车都是一回事,还不知道是谁靠谁接济。
但矛盾点在于,即使90后的大家都有养老要靠自己的共识,可现在有准备养老金意识或者行动的人,寥寥无几。
去问他们,有没有为养老存点钱的想法,得到的回复大概率是:
开什么玩笑,我才30岁就要考虑60岁的事情了?太早了吧?
不是还有社保养老金吗,每个月都交钱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就不会再聊下去了,因为你想唤起别人的意识,别人只会拿你当笑话看。
从时间维度看,确实还很早,还有30年左右的时间,很充分。理论上看,如果60岁开始养老,50岁左右准备似乎还挺合适的。
这只是单一的年龄和时间维度,收入呢?支出呢?健康呢?
以我的父母辈为例,他们50岁遇到的情况是:
①收入下滑且不稳定
对比40多岁时,收入大约下滑了30-50%,并且在下滑的同时,还变得更加不稳定,能多干一天都算是赚到了。
②大额支出并未减少
比如新起房子,需要几十万,并且不分期支付,后续的家具家电费用还未计入。
儿子结婚,彩礼是儿子出,但办酒席买家用等费用还是需要出一部分。
③健康状况
日常还算不错,妈妈还去跳跳广场舞,但爸妈都有腰椎间盘突出。同龄的朋友有的是有血压,有的是有糖尿病,但好在都能工作。
在身体状况还允许工作,并且有收入的情况下,他们可以额外存下的养老钱是0元,预计最快也要几年后才能开始有闲置的资金来存一笔纯粹的养老本。
靠几年的时间就想存下未来二三十年的生活费,难吧?
或者换个角度想一下,你现在收入高花钱少,一年花5万的话,让你几年就存下100-150万的养老钱,可以做到吗?
现在的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期待50多岁的自己能办到呢?
换算到我们这一辈人:
如果有孩子,因为晚育,50岁时孩子大概率还在上大学,需要抚养;
如果有房贷,选择20年、30年的话,那时候的房贷也很可能还没还完;
收入呢?非体制内非国企,可能40多岁就不太好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了。
盘点下来,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想等到50岁之后再考虑养老这件事,挑战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体制内那种收入稳定、退休金高的朋友除外,你们有底气未来再准备。
我大约是2022年左右开始投入一些钱为养老做准备,想法也很简单。
首先,我对于未来收入预期是悲观的。
本质还是供需的关系,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这么多,供应充足但坑位跟不上,说不定自己哪天就可能被甩下车了。
其次,以后可预见的支出会增加,比如可能会有孩子,可能会需要补贴家里。
在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的基础之上,只能选择小步快跑的方式,拉长时间:有钱的时候就攒一点,没钱就少攒或不攒。
不影响当下的生活,但又有积少成多的机会。
哪怕每年只能存1万,在不计算收益的情况下,10年就是10万,20年20万,30年30万,等到退休时也能多10-30万的资金来使用。
比起期待以后的自己有多厉害多能赚钱,比起相信社保一定能发**钱,存下的每一笔钱才是实打实的,不会辜负自己。
这是我早早就开始买商保养老金、做养老定投的原因。

我觉得是观念影响的,为了弟弟结婚,他们又筹备了新房子,后面还要准备他结婚的一些钱,我妈说弄完这些才能真正开始为自己的养老存钱
你家娃,以后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