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会是下一棒的主线吗?
要说今年投什么方向好,除了科技,提到的最多的,应该就属消费了。但说归说,年初以来似乎不见有什么起色。
终于在上周五(3月14日),消费它又回来了。中证消费指数当天涨了3.91%,细分中,食品饮料上涨5.4%,商贸零售上涨3.2%,汽车上涨2.9%,社会服务上涨2.9%,家用电器上涨2.4%。
这一涨,涨得大伙都开始激动地搓手手,毕竟消费已经苟了整整4年了,从2021到2024年,中证消费指数已经抹去了2020全年70.16%的涨幅(下图为中证消费指数年线)↓
(数据显示截至20250319)
有历史遗留的消费仓位,或是原先在消费赛道上赚过钱,又或是踏空之前科技机会的小伙伴,这会儿多少都有点想加仓,但请别急,咱们下面就来说说消费现在为什么涨?涨的都是什么?后面可能会涨什么?以及,投资这个方向选什么?
消费现在涨,是因为政策支持,和市场预期。
政策方面是,去年四季度以来,高层文件就开始频繁点名“消费”。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将提振消费排在重点任务的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十大工作任务,继续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在首位。并且上周呼和浩特的育儿补贴,前两天(3月17日)的六部委提振消费发布会,等等,都反映出了促消费的政策力度。
市场预期方面是,虽然前两天国内消费低迷,现在看还是比较疲软,但数据趋势有一定改观,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是略超市场预期的。后续预期的点是,在复苏持续,和政策呵护双重作用下,地产企稳、工资稳定甚至是再涨一涨,大家的消费意愿可能就会回升,尤其是在前两年低基数的背景下,边际改善就比较明显了,对应到投资上,那可能就是消费的新一轮机会。
这轮消费主要涨的是新消费的破圈逻辑,和传统消费的修复逻辑。
根据机构统计数据,自2025年2月以来,新消费指数涨幅远超传统消费指数,某种程度反映出结构性消费亮点可能才是今年消费领域的核心预期差。客观来看,大家的收入预期、消费意愿还是限制了“花钱意愿”,但生活缝缝补补,总还会有一些东西让你愿意花钱,可能是国货替代,比如服装、美妆,也有可能是悦己型消费,比如盲盒、谷子、宠物、潮玩电子、或旅游,等等。这些新消费,在消费行业整体低迷时,也一直有局域性或是多点开花的投资机会,而在消费行业贝塔起的时候,新消费在阿尔法+贝塔的双重buff下,收益效果会更明显些。
对于传统消费,也不是一棒子打趴,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下跌调整后,部分细分行业有一定估值修复的机会。以申万食品饮料行业为例,目前行业整体PE(TTM)约为21.64倍,处于近十年的低位。更典型一些的,如食品饮料中的白酒板块,部分公司前期一度跌到10倍估值,股息率都到4%以上了,当前受资金青睐,并不是从前的酱香浓香清香的逻辑,而是实打实的股息率“真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股息率是会随着股价上涨而下降的,所以涨到一定时候,也就不香了。因为单看基本面,白酒没什么亮眼的长逻辑增量,现在涨的是阶段性修复。
简单整理一下上述文字,
因为政策支持和市场预期,消费板块有一定机会,但从叙事性比较,不如科技板块宏大,一方面,政策目前主要发力在居民端的稳就业,和部分专项补贴(如以旧换新、生育津贴等),后续不会、也不太可能出现欧美当年那种“直升机撒钱”式的刺激,所以传导到实际消费里,还需时间。而市场预期也同样需要数据支撑,存在不确定性。
消费中,新消费优于传统消费,短期虽然可能都会涨,但驱动因素不同,前者是增量逻辑,后者是修复逻辑。
那么,想买消费,买什么?
被动基金、主动基金、基金组合都是可以的。
说到某个行业,一般会先想到指数基金。消费概念比较宽泛,咱们就不搞太小的颗粒度了,主要说说宽基指基。从投资市场分,有纯A股消费类指数、港股消费指数、沪港深消费指数三大类,A股和港股消费板块差别大,A股消费由必需消费和可选消费构成,港股消费大部分权重集中在可选消费,且与A股可选消费的行业分布不同。
纯A股的消费宽基指数,可以考虑消费ETF(159928),它跟踪的是中证主要消费指数,相比其他宽基指数,它的规模最大、流动性也更好。想要更集中一些,也可以考虑消费50ETF(515650)和主要消费ETF(159928),前者跟踪中证消费50指数,后者跟踪中证主要消费指数。
港股消费其实更偏向新消费一些,由于上市门槛和股权架构等原因,大多数新消费公司都愿意赴港上市,港股消费指数可以考虑港股消费ETF(513230),或者恒生消费ETF(513970),前者包含港股科技股,后者更偏纯消费。
沪港深消费指数则是A股、港股都有,基本各半,可选的指数有中证沪港深新消费指数(931646)、中证沪港深消费龙头指数(931663)。
当然,由于现在还没走出负财富效应,消费整体的修复和增速中枢的抬升可能较慢,结构重于整体,也就是说,消费方向的主动权益基金,可能把握结构性机会能更灵活一些,大家也可以通过能力圈在消费方向的优秀基金经理,来参与板块机会。另外,不少机构主理人也有消费主题的基金投顾组合,持仓大部分都是消费方向的主动基金,如中欧财富的中欧带你投新消费、广发基金的带你投消费、南方基金的司南消费基金精选、华夏财富的华夏帮你选新消费、华宝基金的大树底下好消费、富国基金的富国带你投消费医药等,近一个月阶段收益基本都在5%以上,这类主题型组合产品,对于机构而言,是产品线的补足,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充当主题投资的抓手,需注意要控制好仓位,操作上稍微灵活一些。
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往期精彩“金组合”推荐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