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中的旅游景点大盘点——中学篇
一、江南与华东地区
苏州园林(江苏)
课文对应:《苏州园林》(七年级或八年级)
简介: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体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艺术。假山堆叠精巧,池沼布局如画,花墙与廊子营造出“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层次感,展现了传统园林的诗画意境。
杭州西湖(浙江)
课文对应:《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心亭看雪》(九年级)
简介:中国唯一入选世界遗产的湖泊,以“西湖十景”闻名。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描绘其四时美景,张岱笔下的雪景则展现空灵禅意。
周庄(江苏)
课文对应:《周庄的四季》(七年级)
简介: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烟雨朦胧,夏季莲叶田田,秋季渔歌唱晚,冬季雪覆石桥,展现水乡生活与建筑美学。
钱塘江大潮(浙江)
课文对应:《观潮》(八年级)
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势最盛,白线横江如万马奔腾,声如雷霆,体现自然伟力。课文以“闷雷滚动”“白线推进”等描写生动还原观潮场景。
二、华中与华南地区
岳阳楼(湖南)
课文对应:《岳阳楼记》(九年级)
简介: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登楼可俯瞰洞庭湖,感受“春和景明”与“阴风怒号”的意境变迁。
黄鹤楼(湖北)
课文对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八年级)
简介:李白在此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崔颢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楼宇依山临江,是武汉文化地标。
桂林山水(广西)
课文对应:《桂林山水》(八年级)
简介:“甲天下”的漓江山水以“静、清、绿”著称,象鼻山、芦笛岩等景点如诗如画,被形容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西北与西南地区
玉门关(甘肃)
课文对应:《凉州词》(七年级)
简介:古丝绸之路要塞,王之涣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道尽边塞苍凉。现存遗址为黄土夯筑,见证汉唐戍边历史与文化交流。
九寨沟(四川)
课文对应:《九寨沟》(八年级)
简介:以雪山、彩林、翠海、叠瀑、藏情“五绝”闻名。五花海、五彩池因矿物质折射呈现斑斓色彩,被誉为“童话世界”。
丽江古城(云南)
课文对应:《一滴水经过丽江》(九年级)
简介:纳西族文化中心,依玉龙雪山而建,保存明清建筑风貌。课文以“一滴水”的视角串联起古城的历史与生活图景。
四、北方地区
壶口瀑布(陕西/山西)
课文对应:游记《壶口瀑布》(七年级)
简介:黄河在此收束为“壶口”,巨浪轰鸣如“千军万马”,水雾折射彩虹,展现母亲河的雄浑力量与中华民族精神。
泰山(山东)
课文对应:《挑山工》(七年级)
简介:五岳之首,帝王封禅圣地。挑山工负重攀登的身影与“会当凌绝顶”的诗意交织,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崇高。
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
课文对应:《草原》(七年级)
简介:老舍笔下“一碧千里”的辽阔景观,羊群如绿毯上的白花,蒙古包与牧民生活展现游牧文化的质朴与自由。
五、其他重要景点
敦煌莫高窟(甘肃)
课文对应:文化类课文(九年级)
简介:丝绸之路艺术宝库,壁画与雕塑融合中印文化,飞天形象飘逸灵动,藏经洞文物见证千年文明交融。
黄果树瀑布(贵州)
课文对应:《黄果树听瀑》(八年级)
简介:亚洲最大瀑布之一,水声如“千百架低音提琴”轰鸣,水雾沁凉,课文以听觉与触觉描写凸显其震撼。
总结
初中语文课本共涉及约20处景点,涵盖自然奇观(如黄山、九寨沟)、历史遗迹(如故宫、玉门关)、文化地标(如岳阳楼、苏州园林)等。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