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是定投好机会 | 「Y计划」第122期报告&发车
作者:盈米基金
1、 过去一周A股如何?(3.25-3.31)
下跌-1.89%,回调的第二周。
这波市场涨到前高边缘,没有突破,回调下来,重复了去年四季度已经演过的好几次剧本。在前高位置我们就有2个预期,一个是市场很强直接突破上涨,另一个就是再纠结拉锯来一段回调。好坏都有思想准备,现在既然回调就继续买入拉低成本。往后看,调整结束后,大概率会继续上涨。
过去一周,小盘股明显是跌得更惨的一周,中证2000跌-2%,上证50仅跌-0.5%,防御能力更强。再拉长一点看,今年以来,大盘几乎趴着没咋动,上证50仅跌-0.19%,但小盘股涨幅不少,中证2000涨了8.4%。很明显,最近两周小盘股的行情有种均值回归的趋势。
均值回归是A股的特征之一。如果一段时间价值风格涨幅更大,那下一段时间很可能成长风格又会占上风。短期会有这种特点,长期以年为单位也会出现这种特点。出现这种回归的本质原因还是市场是以存量资金为主,某个方向涨多了,就挪窝到涨得少的方向去。所以长期投资A股,做好风格配置很有必要。
2、 过去一周债市如何?(3.25-3.31)
过去一周,央行延续了季末呵护流动性的缓和态度,这是上周债市表现良好的主要因素。
央行周二通过逆回购净投放了1000亿,又通过MLF(“麻辣粉”,一种央行对银行中等期限资金的投放工具,3、6、12个月的)投放了4500亿。周三继续逆回购净投放了1600亿。周四、周五少量回笼。整体上,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充裕。
而且这次的MLF投放也进行了改革,以前是政策指令,统一中标利率,比如之前是2%,现在是市场化招标,这次中标利率在1.8%-2.0%内都有。带来的结果是银行获得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大行的银行存单利率继续下行。不仅是呵护了季末流动性,更是呵护了银行不断降低的净息差,这也确实是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所以债市大方向应该没问题。
经过这波上涨,短债基金已经悄然完成了净值修复,从2月7日最高点回撤了-0.22%,修复历时1个半月(上图红框跨度)。中长债基金距离修复还有一半的距离,但也看得到希望了。
所以买债基求稳的话,首选短债基金。如果买了中长债基金,就要稍微接受一点它更大的波动,当然,中长期持有也会获得高于短债的收益。在中国债券市场历史上,不管是短债还是中长债,都是长牛趋势,遇到回调扛一扛,最多几个月就修复了,不像股市熊市那么漫长。
3、Y计划过去一周表现?(3.25-3.31)
过去一周,Y计划下跌-0.78%,业绩基准下跌-0.51%,跑输基准。最近两周有跑输一点,主要原因是市场成长风格相对弱势一些,而Y计划在均衡的基础上成长风格会布局多一点,因为长期来看,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成长风格的表现会更适合长期定投。所以短期跑输问题不大,我们成立以来仍然是跑赢的。
成立至今,Y计划上涨8.50%,业绩基准上涨3.44%,跑赢基准。
(数据来源:盈米基金;过去一周表现时间范围20250325~20250331,成立以来时间范围:20220927~20250331;投顾组合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不构成对您的业绩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前穿透大类配置:股票基金54%、纯债基金9%、固收+基金36%。(截至2月月报)
过去一周没有调仓操作,也暂时没有止盈,大家安心持有就好。
(数据来源:盈米基金)
4、当前市场如何操作?
现在彩虹图回到第二档,最近又回调了一点,继续发车积累筹码。
数据来源:她理财APP,A股彩虹图
本期发车倍数:0.8倍,与上周一致
本期股债配置:权益类基金配置60%,固收类基金配置38%。与上期相比股多了债少了,模型很灵敏。
具体基金请到Y计划查看发车记录。
如果有自动投的可以不用管,如是手动跟投,请在周二上午11点-周四15点操作。
5、 Y计划的简介和特点
Y计划是针对长期定投A股的投顾组合。它的特点:
· 倍数发车,低点多投,高点少投甚至止盈。
· 有固收仓位,降低波动,在股市高位也可以腾挪。
· 精选基金,有买卖止盈。
风险提示:
Y计划的风险等级为R3,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为C3及以上的客户购买。
基金销售和投顾服务由盈米基金提供。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购买与自身风险等级和承受能力相匹配基金产品或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做出投资选择。详情见《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