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女性旅行作家们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在30岁以后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在结束令人疲惫的婚姻之后,她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程,从意大利到印度再到印尼,在意大利尽享美食带给感官的享受,在印度修行练习瑜伽的时空里,自己混乱的身心得以安放,在巴厘岛上找到了自我的平衡,一年时间在三个不同国度之间穿行,在寻找自己的旅程中不断地自愈,在追寻快乐与虔诚之间找到平衡,她终于发现:“拯救我的人,并非王子,而是我自己操控我,拯救我”。在她的《Eat,Pray,Love》一书中,讲述了自己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的经历,描绘了自己一路旅行的见闻与成长。
三毛——一位奇女子,她潇洒的姿态,满腹的才情,生活的真挚,每一项拎出来都是精彩的故事,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将游历的地方、遇到的人事写到了文字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闹学记》《滚滚红尘》……一部部作品更是深深影响了我们,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总是想象在那夕阳下壮阔的沙漠里,你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裙,一路走着,沙粒飞扬……
可能旅行的女子运气不会太差,看这些作家们描绘的世界与人事、到过的地方,我们知道旅行可以让一个人更立体化,与世界的接触更多点化。2.这些年自己对于旅行的态度
回头想想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地方,路途中遇到的不同的人,对于旅行的态度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小时候总盼望着能和父母出门远行,去到一个不同于家乡的地方,去看看那里的风景,去认识家乡以外的陌生人们,去见识家乡以外的新奇,出远门回来还可以跟小伙伴讲我一路的趣闻轶事。
慢慢长大一些,更愿意一个人去旅行,坐上远去的火车,遇着一个谈得来的人,说说各自的生活快乐与忧愁,相对于景点,更喜欢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里去,看他们的日常,听他们的方言,品尝他们当地的饮食,在陌生的环境里做一个新的自己。
再后来,习惯了自己的圈子、每天重复的生活,想要去逃离当下的日子,想要暂时让自己从当下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于是背上包又是一个人旅行,选一个离着自己圈子越远越好的目的地,恨不得越快离开越好,去到新的地方体验不同职业人的生活,完全忘掉自己的一切,在陌生的世界里放纵不羁。
现在想出去走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醒来,这些完全不熟悉的人事成为了我旅程的收获,在反复的出发、行走、抵达又最终回归的过程里,越来越洞晓与认清自己,当我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时,以另外的视角看到,我和世界的融合点,看世界多了一分透彻,以另一种角度审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越发意识到真正漫长而值得跋涉的旅途是当下的生活。
现代人赋予旅行的意义可能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旅行结束后,有的人成为了摄影达人,有的人成为了作家,有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回到了平静甚至有点厌倦了的生活,这些旅行成为我们时间轴上的节点,慢慢的蜕化为回忆中的故事场景,当某一天我们发现去了那么多地方,不管我们身处故乡还是他乡,都保持着真诚生活的热情及青春的活力,过好当下的生活,我想我们的旅行大概真的有了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