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上班那些事儿 148556姐妹  29999帖子
发帖
月半鱼

少灌我鸡汤,有本事咱好好谈谈钱

月半鱼
月半鱼 月半鱼 2016-10-30 20:49 阅读(6538)

1、为什么不能痛快谈钱呢?

昨天晚上听完一位专家的分享课,专家留下了个人微信号供小伙伴儿们交流,我第一时间加了。没想到马上通过申请,原以为是助理号,三两句聊起来,竟是本人。

抱着窥探专家朋友圈的目的加了好友,大概被当成了求答疑解惑的,问工作、问困惑,还帮忙耐心解答,整得我一脸懵逼:心中的剧本不是这样的啊!

专家乐意解答,我就耐心听着,想着如果人家如果按时间收费,就发红包呗。在行约见不也都是收费的嘛。

谁知专家一直不谈钱,我困惑莫名啊,现在的知识型IP人人谈变现,哪里还有这样免费答疑解惑的人生导师?

一边为自己的小心思懊悔,一边担心这位专家真的能适应如今的知识网红时代?

想起课程中,一位学生咨询专家新书什么时候出版,准备去买,专家却有些不好意思。真心讲,这位专家课程相当专业,谈知识、做分享每堂课都受益匪浅,但却不擅长谈与钱相关的。

羞于谈钱,这大概是中国千百年来大部分知识分子的通病。身边一些同事、朋友也曾一度有过是金钱如粪土的酸腐文人气。

2、“只要钱给到位,我可以摆出任何姿势随你撩。”

“只要钱给到位,我可以摆出任何姿势随你撩。”

先打住你心中的浮想联翩,事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污。这是新晋知名斜杠青年、简书一哥彭小六个人新书签售会时的宣传语。

这位贩卖知识的小网红,以及他周围的一批小伙伴,精通打赏、出版书籍、网络课程、线下课程等知识变现的各种方式。

虽然前期为了打造个人知名度,做了无数次免费分享,但自从把自己当成一名商人、把知识当成商品后,彭小六等众人们谈钱毫不羞愧。除了网上售课,在行约见、分答回答都是明码标价,平时如果有人微信私聊咨询耗时时间长,他们也会给出价格表,咨询你是准备花钱让我帮你分析讲解呢,还是自己去研究解决,如果想自己解决,人家还会给出一堆书名和个人测试工具。

这其实是个好现象,传授知识也是服务,付费获取知识,节省自己学习的时间,双方共赢皆大欢喜。一场交易,谈钱没必要羞答答。

以往,知识变现只能通过版权收入、专利收入等,途径很少。现如今知识性产业发展迅猛,知识变现渠道也越来越多。尤其网络和移动互联发展,一堂线上分享课能为分散在国内各地甚至国外的学生讲课,少则数百人,火爆的可能听课人数能达到十多万人。

知识产业发展期,大批知识分子、专家会卷入其中,设计课程、分享知识已经很耗费心力,还是明码标价、勇敢谈钱吧。

3、“少灌我鸡汤,有本事咱谈钱!!”

虽然偶尔不谈钱也OK。比如,有位做原创自媒体的姑娘见我最近几期的版面漂亮,私聊求指教。得知这位姑娘是北京一家服装工作室的合伙人,就抱怨自己不会穿衣搭配、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服饰。“这个是我长项啊!回头把你衣服统统拍照发来,我帮你搭配。”就这样,我们达成技能交换的共识。

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必须掌握谈钱的技能。尤其大学毕业生求职、职场人士换工作时,不能掉进”只让牛拉磨、不让牛吃草“这种公司。

听过很多朋友抱怨,工作中领导给自己手上的活最多、最累,但工资并没有比其它同事多。也有的朋友单位领导谈情怀、谈奉献,却很少谈工资待遇。

还有更奇葩的,前不久,济南一公司老总要求员工对老总的微博进行评论,每天早晨还要读一遍老总当天更新的鸡汤文微博。不评论?没关系罚钱啊!一张因为没评论老总微博,200多人每人罚款50元的新闻就迅速火爆网络,惊呆了网友。

面对各种不谈待遇甚至还罚款的奇葩领导,申请福利待遇、谈涨薪竟然也成了一门学问,网上很多爆火的经验贴。

很多时候,到了应该增加待遇的年限,还是应该勇敢争取的;而如果遇到一些新开发的业务和项目,也可以试着争取更多的福利。不论兼职斜杠还是职场,谈钱谈待遇,都该学会。

21天写作养成计划系列:

第一天:付出一万小时,真的能练成业内专家?

第二天:都在传报纸停刊报社关门,说说我亲历的纸媒转型

第三天:“年薪12万高收入要加税”传谣又辟谣,自媒体在玩“自杀”

第四天:你不是焦虑,只是想要得太多抓得住的太少

第五天:“打通任督二脉”,开启普通人的高手进阶之路

第六天:听过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第七天: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错过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0)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