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上班那些事儿 148556姐妹  29999帖子
发帖
月半鱼

没错,我觉得咱们都该养几个备胎。。。

月半鱼
月半鱼 月半鱼 2016-10-31 21:14 阅读(4510)

热门IP改编的电视剧《花千骨》,演员马可饰演的杀阡陌被称作千年备胎。讲真,如果备胎都长这样,我愿意养一打。

感情中养备胎让人不耻,但工作、生活中,我们处处需要养几个备胎,作为计划不足、意外突发时的备选方案,也称作B计划(Plan B)。


1、

我毕业的那所大学,是“中国四大考研基地”之一,考研人数和考研率少有学校能超越。

学生们对于考研的疯狂和汹涌直观表现在:几乎每年每个月每周,学校图书馆自习室都会因为占座发生口角甚至血战。前阵子听说,学校已经推出了图书馆座位预约APP。

考研成功率表现在:我们宿舍六个人,五个考上名校研究生,没错,剩下一个是我。大部分同学大二就开始位考研做准备,班上一位同学大三就考入国内知名院校研究生,提前走人为拥挤的图书馆腾了个座儿。

尽管考研率惊人,但总有未能如愿的倒霉蛋。有的同学没考入理想院校,又没有入眼的学校可以调剂。前期一心筹备考研、复试,错过了备战国考、也没奔走于各地事业单位考场、到各大单位实习,一时陷入两难。

我们这种准三线城市,除了公务员、教师或国企这种体制内或类体制内的工作,其他打工族在世人眼中基本等同于待业青年。

这批考研不成功的“待业青年”其实并不差,只是为了考研,过于孤注一掷,忘记给自己养个备胎。如果考研是Plan A,他们都忘了给自己留一个备选的Plan B。

2、

一位高中同学,大学毕业时拿到多个offer,有位于北京的国内某知名软件公司,也有BAT中的A。后来,他卖身A,入职三年后获得股权。

工作中,结识了某部门的同级大学校友。他曾在大学新闻网待过很长时间,毕业时报考了本地党报,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同时,也考上了公务员。还拿到了南方一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大学一毕业,就有多个去向可选择,两位同学为自己打造多个备选方案的能力令人佩服啊。

向那位体制内的同学:名校读研、入职党报当记者、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在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时,他给自己拼来了三个选择。

最终,他选择进入体制内做一名公务员。第二年,他考入同城一所高校读研。偶尔给写点部门系统内的新闻,给报社投投稿子。

前阵子见他,听他说自己在准备司法考试。纳尼?你一在职公务员,又不是公检法系统,司法考试有什么用?

“未来不确定性太多,总要给自己多个选择。”这是位时刻不忘给自己多个选择的、不断刷新自己,创造Plan B,甚至Plan C的大神。

结识多年,虽然偶尔也听他抱怨过体制内工作枯燥、工资不高。尤其前几年报社工资高,他一度后悔没选择做一名记者。但更多时候,他着眼于眼前和未来。

最近一年多来,他依然没闲着。现实中,他忙着组织同城读书会,政府各部门和本地各行业的人很多加入;网络上,他是国内知名考公网站申论版的版主,坐拥无数小粉丝。

3、

备胎其实是第一选择不能成功后的退而求其次,是第二选择甚至更多选择,可以称作Plan B/Plan C。平时看似无用,但关键时刻却可以成为一个退路。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理想不能只朝着一个方向。无论求职还是生活中,不要安于一时的安逸和满足,多给自己打造几处可发展的B计划甚至C计划,可以让自己更有底气,在人生重要的阶梯或者十字路口安全通过。就像那位考神,虽然身在体制内,但随时有离开体制内的能力。

反观那些从不做planB,一味孤勇向前、孤注一掷的人,像是成了人生的投机分子。一时胜了,皆大欢喜,但未来坎儿还很多,怎么能保证次次都能获得第一选择,取得A 计划的完美结果呢?

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A计划能实现当然最好,实在不行,还要能拿出B计划做候补。

偶尔别太死磕、凡事留个备胎,A计划落空时,B计划即使不能让你绝地反击重获主动权,至少也能保你全身而退。当然,如果能凭借B计划成功逆袭,那就是想象不到的另一番精彩了。

21天写作计划:

第一天:付出一万小时,真的能练成业内专家?

第二天:都在传报纸停刊报社关门,说说我亲历的纸媒转型

第三天:“年薪12万高收入要加税”传谣又辟谣,自媒体在玩“自杀”

第四天:你不是焦虑,只是想要得太多抓得住的太少

第五天:“打通任督二脉”,开启普通人的高手进阶之路

第六天:听过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第七天: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错过

第八天:少灌我鸡汤,有本事咱好好谈谈钱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