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4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9篇帖子・45339人参与

发帖
乱世葵花

【葵花的读书笔记】幸福的方法(1)

乱世葵花
乱世葵花   乱世葵花 2016-11-27 16:22 阅读(1956)


1,什么是幸福?


 “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没有人能够在所有时间都非常满足而无欲无求。与其问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求一个更有助益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但契合幸福的实质,还表明了幸福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以终结的句点。


2,人生的四种汉堡模型,我们要做幸福感悟型人


a 忙碌奔波型为了未来而活

为何有这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这种信念: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我们奖励;如果工作表现好,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我们从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我们认为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奔波忙碌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b 享乐主义型 ---为了现在而活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却从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他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

享乐主义者的根本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

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

 

c 虚无主义型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人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所以当失败或无助时,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d 幸福感悟型

 

不要问自己“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者未来的幸福”,而要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但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绝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平淡或琐碎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就像为考试而学习、为未来而攒钱、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超时工作,这些都会带来些许不快,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获益。重点是,就算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3 幸福的意义


幸福在所有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通往幸福的起点。财富、声望、地位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

 

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情感引发行动,它赋予我们行为上的动机。情感把我们带离没有欲望的世界,给了我们一种动机,促使我们行动。但是光有情感是不够的。如果要幸福,我们就必须体验积极的情绪或情感,因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明白无论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或是波折,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并感恩。

 

幸福不只是快感,我们更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明自己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受而已。当想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却忽略了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只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它也被称为使命感。就像萧伯纳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从忙碌奔波型转变为感悟幸福型,并不代表做得更少或是热忱减少,它的意义在于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即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益处的事情。

 

就算是有意义和快乐的事,也不能不停地做。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生活的质量。

 

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


4 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


人和事业一样,也有利润和亏损。但不同的是,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声望或权力。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应该是幸福。

 

有意义的事即使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

 

金钱除了可以提供基本的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别墅),只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而往往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当社会上普遍认为财富的积累才是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犯这类错误。

 

在作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习惯性地先考虑物质,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

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你可以把负面情绪当做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终极财富”上就赢利了。


5 设定幸福目标


目标与成功  

从整体而言,有目标的人的成功概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的目标(即设定了时限和具体的成果)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

一个目标,一个明确的承诺,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帮助我们找到达到目标的路线。

 

目标与幸福

目标的作用是为了帮助我们解放自己,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眼前的一切。如果我们盲目地踏上任何旅途,那过程本身肯定不会有什么乐趣。所以,只有当我们确认目标之后,我们才能把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上。

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如果想保持幸福感,就必须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与其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不如把它看作是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中的快乐感受)。

 

对于追求幸福的人来说,却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目标,而不是金钱、美貌和声望。对后者的追求,通常是出于必须和压力的心态。如果我们把目标重点放在自我和谐上,我们将会更加快乐。

 

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很难的技巧,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因为社会影响和压力经常让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然后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愿望并且对它负责。

 

一个增强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无论是从人生或是日常生活的角度都应该如此。内在还是外在的动机,通常会决定行为本身的性质:如果是内在的(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和谐的),那便是想做的;如果动机来自于外在因素,就变成了不得不做的事了。

 

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这些首先做的事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把那些你最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在追求有意义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并不是在消磨时间,而是在让时间发光。

时间是一个“零和游戏”,也是非常有限的资源。生命如此短暂,连做我们想做的事情都来不及,怎么能只用来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呢?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