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上班那些事儿 148556姐妹  30010帖子
发帖
Super_Han

又到年底了,你为什么还是不敢辞职?

Super_Han
Super_Han Super_Han 2016-12-21 16:24 阅读(5215)

其实年底和辞职,不应该有什么必然联系的,就像人们都说,从来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但我们都习惯用时间的节点,来感叹人生。所以虽然人们总在白天浑噩前行,但到了晚上还是要开始思考未来的。

于是乎,大家年底辞职的冲动,仿佛也比平常要强烈许多,毕竟我们也会觉得明年的自己,总应该要和今年有点不同...

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最近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风吹草动。

临近下班,甲方临时找事,最敬业的小张也开始会抱怨一句,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又被通知加班,最勤劳的二狗,竟也嘀咕起来:我只是来工作的,却没了生活!

最后等到年终奖发下来,你看着别人的高度,再看到自己的厚度的时候,也才会终于明白了,后妈生的孩子和亲生的有什么不同.....

于是,思考公司的未来和留下的价值,仿佛成了我们当下的首要问题。是换个地方,换种生活?还是坚持如一,明年继续?也就变成了很多人内心的主要矛盾。


我不能知道你公司的情况,也没有很丰富的阅历,所以没法直接告诉你是否该辞职的。但记得钱钟书好像说过:

打消已起的念头,就像女人打胎一样痛苦!

其实也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自己已经有了想法和判断,那么它大概会一直纠缠你的内心,让你工作时候左顾右盼,当机会来了辗转徘徊。一直这样憋着,当真不痛苦吗?

今年马上又要过去了,你是不是仍然不敢辞职?到底是什么阻碍着我们的内心?

(1)

不敢辞职,可能因为你觉得辞职是件大事吧。

我以前听过一个很有趣的理论,能让你一眼看懂应届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当然,当下社会不一定适用了,只能作为借鉴。)

如果几个刚毕业的学生来到公司,那个听话照做,对领导毕恭毕敬的孩子,可能来自经济状况一般的工薪家庭。

那个落落大方,勇于和上级提议谈论的孩子,可能来自条件相对富裕的小康家庭!

这个道理我当时深有感触。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是那个对领导尊敬,对同事的事情热切的孩子。

因为农村家庭出生,所以从小父母教育我的观念,是一份工作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是要处好同事关系,有事情要热心帮忙,让领导喜欢。

我见过身边很多的同事都是这样子的。所以理所应当的,对于接收这些观念长大的我们,辞职就变成了一件大事!在这些影响下,我们也习惯的安慰自己说:

职业是长久的,工作是生活保障!轻易换工作的人,做什么都做不好,一定不能成功。

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或许也该认真思考一下,把这句话展开看看...

职业是长久的,最好不要轻易换工作。我们坚信这一点,所以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变化相对缓慢的时代,大家也都极力追寻一份稳定的工作,也都接受由职业设定的标签!

有自称某某单位公务员的,有自称某某行业顾问的,公司给我们打上了标签,我们在公司找寻着归属感。

可这样的环境,还在吗?

飞速发展的当下,据统计,一个创业公司的平均寿命不超过2.5年,而在中关村,一家公司平均寿命竟然只有0.99年!在各种同行关门倒闭消息不绝于耳的今天,公司尚且没有了保障,你真的还指望着它来保障你?

在过去,我们一生可能经历一到两种职业,人们都习惯了用忠诚来换取公司满意度!可现在呢?一个优秀的网络营销总监,或许能替代一整个传统销售部门,过去的职业技能正在迅速消亡。

这个时代背景下,工作更换变得频繁,个人价值极度放大,员工个人能力的高低,就远远比忠诚度显得重要。

相比你对公司的那份情感,公司也因此现实上许多。它高薪聘请有能力的人才空降,薪资让在公司多年的你望尘莫及。它也波澜不惊的给你离职的同事签字,然后象征性的劝说。然后在同事走后,迅速找人补上空缺。

这么看来觉得辞职是个大事,可能一直是你的一厢情愿吧!

因为保障你的将不在是公司,它随时可能倒闭,更没人在乎你的离去,因为它能找人迅速代替你的位置!保障自己的其实只有自己!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当下的公司环境,能为个人能力增长提供多少保障呢?

(2)

还是做不出决定,可能是因为你怕吧。

我以前公司有个很有趣的领导,它说服下属和它本人不要辞职的理由很多,最常用的是念叨以前辞职走掉的人,现在过得有多么不好!

仿佛看到别人过得不好,就能证明自己做的有多么的正确,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寓言故事《聪明绝顶的鱼》...

小鱼的父亲临终前告诉小鱼,外面的世界非常险恶,你要一直活下去,别被人做成了鱼汤。于是小鱼心领神会,花了一年的时间,用嘴挖了个阴暗的小洞,然后一辈子就藏在了洞里。它每天瑟瑟发抖,但发自内心的感叹:感谢上帝,我还活着!

它哆里哆嗦地过了一辈子——这就是全部经历。虽然洞里又黑又挤,连转个身的地方都没有,阳光照不进去,永远阴冷阴冷,但当它快要死了,还只是在洞里发抖。仍然把所有想让它跑出洞外的人,都视为不安好心,它无数次压住了所有对外界的好奇,只是每天不断感叹:感谢上帝!我还活着...

其实小鱼的故事,讲的不就是我们吗?为了一点安全感,为了那一点保障,就放弃了所有的可能。

其实,公司就像一辆公交车,有人上车就该有人下车。你觉得艰难的分别,其实是中转换乘的过程,如果不走下去,你就永远不可能触碰到窗外的嫩叶,闻到草地上的花香。纵使外边烈日暴雨,纵使你走路抹黑,但如果人生从坐上去就直接开到终点,你只能通过窗户看别人的风景?那岂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吗?活着难道不就像玩游戏,它体验的是过程啊!如果每天躲在洞里瑟瑟发抖,只知道感谢上帝我还有一口饭吃,那么吃了这口饭,又能怎样呢?

对于这一部分人,什么时候适合辞职其实根本没个合适的时间的,因为克服不了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望,不能接受不确定感带来的恐惧。

而他们也终究不会明白,人生的很多成长,都是来自规划之外的...

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价值的学习也只能在意料之外发生!因为当我们没有去参与到具体的事情当中时,我们判断事情的价值,就只能通过脑子里的概念去定义,而这部分定义就否决了各种可能性。

怎么理解呢?这个故事可以提到坊间传闻的李嘉诚司机的案例。

李嘉诚的司机给李嘉诚开车开了30多年,准备离职离去。

李嘉诚看他兢业干了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拿了200万支票给他。

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拿懂得出来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5-6千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

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电话的时候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我也会去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的时候,我也会去买买一点股票,到现在有一两千万的资产!”

这故事根本不是鸡汤表面说的跟对人的简单理论,其实表达的是具体事件里存在的机会!如果当别人邀请你去做司机的时候,我们一听,就定义司机不就是个开车的吗?然后拒绝了,自然就会错过了在开车的过程当中,听到商业讯息的机会!

让你换个工作,你一听,就用脑子里以前的观念得出结论,换那个工作不就是干嘛么,还不如现在。自然就会损失了获得新理念,认识新朋友给你带来改变的机会。

当然,说这么多,不是让你去开车,只不过告诉你做出具体的改变,找一个有价值的环境多么重要,比如和李嘉诚待在一起..

所以,你想今年和去年不同,就要干点不同的事,你想让自己能力提升自我保障,自然要换到一个能保障你的环境,只有差异会导致差异化。

别说什么努力纯粹在个人和环境无关,那么孟母为什么三迁?请问,你见过多少在菜市场读书的人?

结语:

人们都说劝分不劝和,但是他们不知道,不合的勉强有多痛苦。当然我们也需要明白,辞职这事只是某一段雇佣关系的解除,不是诗和远方的借口,那些辞职首要计划是休息和偷懒的人,或许初衷就存在问题。

能说的不多,但需要明白,现在资源的获取形式不再单一了,个体的能力才是生活保障,想怎么改变就去吧,放心!饿不死你...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4)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