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封笔之作,正是这本书让晚年的叔本华名声鹊起。这本书通俗易懂,从日常生活来谈“人生的智慧”,指导我们如何安排我们的生活,享受最大程度的快乐和成功。
想要幸福,你必须知道的三个终极真相:
第一:人是什么。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和教养。
一个人内在拥有的东西是决定他幸福与否的关键。外在的东西总是会改变,而个性却不会变。发自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一句话,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
不快乐的死敌是痛苦和无聊。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那么他就会无聊。而这些只能靠精神财富来抵御,一个自身内在丰富的多彩的人,在闲暇中才是幸福的。
我们不应该期望从别人或外部世界获得太多,凡事溯本求源,人最终只能依靠自身。
第二:人有什么。即外在财产和一切占有物。身外之物对幸福的影响太微弱,大多数无须为生计发愁的人们由于内在贫乏,跟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们一样感觉不幸福。
财富就像是海水,越喝越渴,名望也是这样。但是人不能太穷,生活初始,拥有的越多,越容易保持个人的独立性。这是一种不可小觑的优势,意味着他不仅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也有着对贫穷这项慢性疾病的免疫。
相比生活环境优渥的人,穷人在有钱后反而更容易挥霍,因为他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的机会让他发了财,他会将之视为巨大的盈余,用来享受或浪费。
第三: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他人的看法是基于这个人已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一个人首先是寄居于他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顾忌“别人会怎么说呢”,时刻留意他人将要说什么,堪称是一种胆小的奴性。但是大多数人都过度重视别人的想法,比起自己脑子里在想的、最直接且即时地能影响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更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
不必谦虚,只管骄傲。骄傲源于内,是对自我的一种直接的欣赏。虚荣则是渴望能从外界获得这种自我欣赏。
叔本华自己是个骄傲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很自负。他对自己的学说充满自信,然而每次写出的书出版后都遭到冷遇。他和黑格尔在柏林大学一同教书的时候,黑格尔已经是名声显赫的哲学家了,他非常鄙视黑格尔,故意把自己的课安排在与黑格尔同一时间,结果他的学生从未超过三个,后来只好取消了这堂课。
对于他一生的寂寞和怀才不遇,叔本华说“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他相信“优秀需要时间来成就”,相信“耐得住寂寞担得起盛名”,所以他一生都在寂寞里坚持思考、写作,临终时把所有财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