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的远近会影响家人的幸福感
♦
十一年前我的先生结束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份工作回到家乡。在这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里,我和先生一直在一个城市的东西两端工作着,车程一个半小时。那些时光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先生每天辛苦的往返,而我总是在那个车站穿梭徘徊,一次次看着先生从车上下来拥我入怀又一次次目送先生坐上最早那班车离我渐行渐远……我想不论夫妻还是情侣都不愿意过这种相距甚远的生活吧。那时我已到孕中期,先生又离的远,婆婆也拒绝到异地照顾,工作到年底我只好回到乡下待产。这样一份离家远的工作,对我和先生来说更多的是无奈:先生责任重大,因为要谋前程就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而于我就成了一份没有誓言的等待,团聚的日子变的遥不可及。值得庆幸的是,三个月之后先生的公司销售模式变革,新成立的省运营老板把先生请回了省会城市工作,结束了千里之外总部的工作。回来没多久,大宝便出生了,先生一直陪着,没有遗憾,爱不再是车站的送别而是陪伴在身边满满的幸福感。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村里一个老人不小心从山上摔下伤了骨,现在在医院已经躺了半个月,他儿子至今都没回来看望。农村这种现象太普遍,春节不回家的都好多(暂不论不孝之人),而这样一种普遍里该潜藏着多少游子的思家之情和父母对儿女的日思夜盼呀。然一些回家过年的人待春节假一过便还是要继续外出,为了追求理想的实现和父母远隔千里。这类人里有一个共性就是离家甚远,和父母亲最多的交流便是通电话了。每次打电话,父母都会像嘱咐孩子一样嘱咐子女们多穿衣服注意安全等等。我想大多数子女听多了都会觉得父母唠叨而有些不耐烦,可细细想来这些唠叨背后全是父母内心的不安和对子女的期盼。于是工作单位的远近直接影响了家人的幸福指数。
先生的工作在省会城市,离老家不算远,坐车小半日可以往返,相比以前已经近了许多许多。2015年,公公生病住院婆婆意外住院我们都可以守在身边照顾,相比那些独自在医院住院的老人,公婆明显心情愉悦很多自然恢复的也快了很多。公公婆婆是思想相当传统还有些古板的人,很多观点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好在有个非常愚孝的儿子。从我嫁给先生的这十多年里,我们的五一假,国庆假大大小小所有的假期节日全都是过劳动节,插秧,收稻子,摘茶子,砍柴,挖土,种菜……即便他们身体不好我们也无法动摇他们放弃这些田土或是减少一点农活的念头,他们会把儿子的休息日都安排的满满的。现在村里年轻人回家都没人愿意干农活了,但是先生乐意。今年春节初四晚上先生被表哥叫去舅舅家,一晚上没回,第二天公公怒气冲天,先生当时也有些不快,过后他还挺自责:“只几天假就上班了,我干嘛要惹爸不高兴呢”(相当愚孝对不)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先生一直都尽可能满足父母让他们开心。有时候我想如果先生工作不是离家近哪能兼顾农活,陪着父母做他们爱做的事呀,何况工作压力那么大,事儿还那么多呢。不过,日子也这么一天天过来了,公婆继续“我行我素”享受着儿子带给他们的顺心顺意;先生通过努力也一直在扮演家中好儿子和部门好领导的双重角色。
-
-
雅致怡然H雅致怡然H引用 @ 菜心虫 @ 菜心虫 的话:独生子女最希望的都是离老人近点的工作地,照顾老人如果太远就不现实,因此,学习理财尽快建立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尽孝的关键。人终有一死,能赔伴自在农村还是有不少的人跑到较远的地方,有些做生意(父母愿意跟着倒也可以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有些干体力活的人能力有限只能哪里有事做就跑哪里,因为要养家养娃,要生存,守在爹妈身边又如何,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又如何,扛不起家庭的重担怎么破。我娘家那边农村田都很大块还可大规模承包,像我老公村里的田都在山坳里,一小块一小块的丘陵田,两边都是山,有的田里还有小范围所谓的沼泽,收割机都不肯去,掉下去抬都抬不上来。只能说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待。如果可以选择,父母年纪大了,做子女的都不会跑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