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阅读】《孩子的画如何看,怎么教》因为喜欢,所以擅长!
以前觉得只有中国的父母是如此焦虑孩子的学习和特长,没想到日本人更有过而无不及。已故的梅根梧先生曾经说过:“现如今的日本教育已经陷入了一种很疯狂的状态。”鸟居昭美说,这这场教育危机中,最令她深感意外的是妈妈们的态度,面对当今不正常的教育形式,,大多数的妈妈们不但不进行反思,反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自己的孩子也陷入了这种疯狂的状态。于是她泄了这本书,希望通过孩子们的画,让大家知道当教育违反了儿童的发展规律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不幸。作者强调绘画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人格形成,对于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妈妈们一定要充分理解绘画和儿童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成为守护孩子健康发展的妈妈,妈妈是最有权力守护孩子健康发展的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责任人,妈妈们改变了,孩子就会发生改变,而孩子们的改变,才能引起我们的社会的变革。
1.成人的画和孩子的画有何不同。随便把成人的画带入孩子的生活,想要教孩子去画成人的画,甚至把美术教育误解为教孩子画成人的画,而实际上,美术教育应该是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对孩子唯命是从的父母,还是强制性的父母,作者都不赞同,作者提出了聪明的父母这样做,面对心智未成熟幼儿的种种要求,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区别对待,这种明智的判断力可以称为成人的育儿智慧,对于孩子,地狱社会,如果是不适当的要求就不应该给予满足,如果孩子对于自己的发展,对于社会生活不适当的要求,也应该让孩子自己打消这种行为的欲求。父母如果明白孩子的要求不适当,就应该克制自己想要满足孩子的欲求,这样才是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引路人的父母应尽的职责。
绘画被称为美术活动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也被称为表达活动或创造活动。创造力的枯萎意味着自发性、自主性,甚至是自制力的衰退。孩子的幼儿期及少儿期的绘画活动,可以说是培养孩子作为人的根本能力——创造力的关键期。如果不是父母首先给孩子画画,两三岁的孩子是绝对不会主动央求父母给他们画画的,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保证在孩子生活环境中提供给孩子顶级玩具:沙子和水。体验泥巴游戏结束后,体会洗干净手脚的畅快感。。。。以这种亲身经历为坐标轴,孩子的自主性会得到快速地恢复。
学龄前孩子的画是需要倾听的,九岁以后的孩子,按照亲眼所见,能够画出倾向于“视觉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而幼儿期的孩子,则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和认识画出“柑橘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皮亚杰正是了儿童要到九岁十岁左右,才能够达到和成人同样的几何空间认知水平。认知方式不同,绘画的表现方式也就有差异,成人的画与孩子的画最大不同也就在此。而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有了对绘画内容认真倾听、理解的人,他们的绘画活动才完整。幼儿绘画,因为快乐而画画,保持着“艺术的纯粹“。表达内心的感动和真实的“艺术的教育“,是人类最好的教育形式(哈伯特 利德)。
2.成人如何参与孩子的绘画活动。用语言引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画画。动机的形成,也就是给学习以动力,是在学校教室里进行教学活动的中心工作。与此相反,如果动机形成成功的话,孩子就会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语言引导为什么能够激起孩子对绘画的积极性?孩子的脑海中没有对这些事物的丰富印象,到了四岁以后,孩子就画不出符合年龄特征的绘画作品。要改变形式主义固定模式化的绘画表现方式,巨大的感情能量是非常必要的。正是脑海中鲜活的,属于自己的印象,才是能够克服形式主义模式化表达方式的唯一契机。让孩子画画的是印象而不是绘画技巧。如果想让绘画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是最重要的,语言让绘画的内容丰富,支配着“绘画活动中唱主角的手”的运动,这是孩子四岁以后绘画活动的特征,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要把手的功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
3.造型游戏培养什么。孩子六七岁时是左手或右手的固定化时期。培养手的基本能力很重要,通过手与眼的功能协调作用,用绘画工具调整水和颜料的比例,然后进行涂色。专心致志于手指尖折纸;用剪刀剪裁纸或布料,用手指涂抹胶水,用小刀削铅笔或削制篾条,用雕刻刀雕刻坂木的动作等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造型游戏。
品德教育与造型游戏的关系。仅仅依靠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并不能使还自己形成道德自律。如果不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吗,而是让孩子自己建造花坛,这样的艺术教育的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那?孩子四岁左右的时候,让他们怀着对来年春天的期望,翻松泥土,种下郁金香或风信子的球根,一旦是自己建造的花坛,孩子们在泥土里的球根发出的嫩芽时,会怀着对春天开花的期待去浇水、管理,这样会成功的培养出孩子真爱生命的品德来。当其他小朋友种的球根被野狗刨出来的时候,代替生病在家的小朋友把球根重新埋进土里,这样就培养出了珍贵的友情。对于亲手建造的花坛,孩子们不但自己不会随便踩踏、摘花,还会对其他人破坏花坛的不道德行为表示愤怒,这样就能够建立起孩子们的道德意识。不用管教的方式,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建立”,能够培养孩子更加人性化的高尚情操。道德是以美感为基础培养出来的。美丽的心灵就是道德的基础,幼小孩子的绘画活动,就是在没有任何利他主义行为的造型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美丽的心灵。
4.“一根绳式”的教育观。社会上广泛认为,美术教育就是教会孩子画成人的画,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早一点画画,要学会画花、画鱼、画汽车,等等。多一样算一样,最好不要落在任何人后面,最好不要有任何的弱点,就像在用一根绳子往上拉,希望尽快提高自己孩子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希望一蹴而就的发展孩子的绘画能力,完全忽略了孩子大肌肉运动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逐渐改变为重视能力以及能力之间相互关联性的正确教育观。先出现绘画再出现文字,孩子首先应该获得绘画能力(美术文化),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去获得书面语言的能力(文字文化),,,,这才是人类发展的顺序。先掌握绘画能力再学习文字的这个人类发展规律被打破,孩子们因此变得不会画画。孩子的身心发展有适应性和规律可循。一岁半到三岁左右,是最适合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三岁前后,孩子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也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意味着进入了最适合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
5. 一岁到三岁孩子的发展规律及绘画的鉴赏方法。从手开始,手的劳动产生涂鸦,婴儿的运动能力,是按照从上到下,从中心向末端的顺序,有规律地发展的,手的功能,也是按照这个规律逐渐发展完善的。首先是肩膀,然后是肘、手腕、手指关节,即从与身体(躯干)连接的部分开始,向身体的末端发展。一岁十个月到两岁左右,孩子使用手腕和手指画出小螺旋行的涂鸦,并且能画出上下竖直反向往返型线条。我称为“一维涂鸦”。
捏的动作从两岁开始。眼睛的功能和手的功能相结合,这是两岁孩子绘画能力的特点,一遍看着笔端一边画出线条绘画能力就产生了。因此,两岁是个月左右,孩子手的功能和眼睛的功能相结合,能够画出封闭的圆圈或是一个单独的线条来。孩子学会了边看边画,我把孩子的这种涂鸦方式,称之为“二维涂鸦”(画好后进行解释说明)。有意义的涂鸦,孩子动手画画之前就准备好画有意义的涂鸦,是手的功能、眼睛的功能和语言的功能,这三种能力综合使用的结果,这称为"三维涂鸦”。
6.保护孩子的涂鸦与绘画热情。如果从幼儿时期就出现了情感能力与积极性减退的情况,将来一定会形成孩子“ 无毅力、无兴趣、无感动”的三无主义性格。日本谚语“因为喜欢,所以擅长”。无论一个人掌握了夺目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如果没有情感和热情,也无法行动起来,人类行动的能源就是情感。其中,人类的创造性行为,更是需要强烈地情感动力。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情感成熟期是八岁左右,智能方面的成熟是十六岁左右,运动能力的成熟是二十岁左右,社会能力的成熟预计要等到二十四岁左右。
情感转化为热情。推动涂鸦向绘画转变的是“对外界变化满怀好奇”的情感。特别要重视孩子两岁四个月左右的“二维涂鸦”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能画出封闭的圆或独立的一条直线,孩子的情感向热情转化。这是一种面向未来时,“什么都要自己来,一定要干到底”的热情,这种热情,这种热情驱使孩子在行动上产生“积极实践”和“自己做的愿望”。在四岁左右获得对各种事物的丰富印象,孩子的绘画活动从“改变外界的喜悦”发展成为“创造的喜悦”和“表达的喜悦”。要在孩子婴儿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保护孩子天生的这种情感与热情,而艺术教育必修在这当中承担起核心作用。
要保障孩子有游戏伙伴,拥有游戏伙伴,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绘画热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游戏伙伴是绝对必要的条件。请给孩子准备好绘画环境,家长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画画,不要把大人的绘画方式强加给孩子,不要过分担心........总而言之,作为家长切记过分焦虑。”在朋友聚会的时候,给孩子准备好草稿纸、挂历纸、画笔等绘画工具,然后对孩子说:“想画画的小朋友就在这里画吧!”
7.鉴证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一岁的时候,希望家长围绕孩子画的内容和孩子聊天,并尽量去理解孩子所说的话。我们给孩子准备一个绘画区,准备一些涂鸦本和广告传单纸,我们把这些绘画用具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两岁的时候,开始进行有意义的涂鸦,但是两岁儿童的特点是绘画结束之后再进行解释说明,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画什么答案是不固定的。涂鸦中开始出现涂色,画这种封闭圆圈是孩子到了两岁才掌握的能力。在孩子两岁半以后的涂鸦中出现涂色现象,是代表孩子绘画能力发展的关键点。三岁左右的孩子,不是涂鸦之后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解释说明,而是一边画,一边考虑每一线条的意义。这是三岁的孩子涂鸦活动的特点,我把这称之为“计划活动”。三岁半以后,孩子做的是有意义的涂鸦活动,此时终于迎来了创作有表征意义的涂鸦作品的阶段。三岁半以后,孩子渐渐开始用线来表征事物,这意味着孩子的画发生着本质的飞跃。但这个时期,还没有达到用颜色表征的阶段。三岁儿童的表征方式,尽管知道头、脖子、肩膀、胸、肚子这些部位的名称,但是还没有到能够在绘画中分别表达出来的阶段。
培养优秀绘画作品的幼儿教育。班级里负责指导绘画的老师弹着管风琴,带领孩子做绘画之前的“韵律活动”。孩子们先趴着模仿蝴蝶的幼虫,然后展开双手唱着“蝴蝶、蝴蝶”模仿蝴蝶飞舞,接下来孩子们展开双臂唱着“飞机、飞机、飞~飞~”模仿飞机在空中盘旋的样子,最后,孩子们安静地闭上眼睛,整理呼吸准备活动做完之后,开始绘画活动。画画过程中完全听不到老师“要画个什么、什么”的指令。孩子们自己从整理架上分别拿出蜡笔、马克笔、纸等绘画用具,和好朋友一起或趴或坐地画了起来。画完之后,就拿画着画给老师看,让老师帮着写上日期、名字和自己想说的话。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自由画画的环境,不对孩子的绘画进行特别指导。
三岁儿童的“拟人化表现手法”这种泛心论,大概在孩子九岁左右,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的时候,逐渐被克服。泛心论,是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待各种事物的方式,作为这个时期孩子的特征之一,我们应该给予特别的爱护。因此,当我们看这样的画时,要注意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比如看到象,我们就称之为象先生,看到熊就叫它熊先生,看到太阳说太阳公公,要用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和孩子对话。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绘画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每个孩子都会有头足人像和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不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就像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的那样:“任何地方都应该能发现有个性的人。”希望家长在重视孩子绘画过程中普遍规律的同时,还要去发现孩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并把它作为孩子的独立个性进行培养。
妈妈带着两三岁的孩子在家里的花坛里拔萝卜,然后妈妈和孩子一起画萝卜。在这个活动中,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妈妈有对文化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为了提高边看边画的能力和积极性,把萝卜放在眼前让孩子画,要等到孩子九至十一岁的阶段(追求视觉注意的阶段),才是最适合的阶段。家长中容易犯的最大错误,是企图用金钱去购买孩子的文化修养和感受能力。(感悟:去带孩子多体验!)三岁应该是孩子尽情涂鸦,并享受给涂鸦赋予含义的快乐时期。
目录:
第一章 孩子的成长及绘画的作用
1.1 成人的画和孩子的画有何不同
被误解的儿童画
教孩子画成人画的误区
对孩子唯命是从的父母
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孩子画不出画的原因
培养人类创造力的关键期
孩子就是艺术家
如果孩子央求你给他画画怎么办
成人的画与孩子的画有什么不同
人不可能独自生存
和一位失聪青年的偶遇
通过绘画在孩子的心中建立对他人的尊重
1.2 成人如何参与孩子的绘画活动
用语言引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画画
语言引导为什么能够激起孩子对绘画的积极性
把语言与文字过早产生联系的孩子
形式化和真实感受混杂在一起的画
画中没有融人真实感受的部分
画中真情实感令人感动的部分
感动能克服形式化的绘画方式
让孩子画画的是印象而不是绘画技巧
1.3 造型游戏培养什么
要在幼儿期治疗手指上的“蛀牙”
如果科学工作者的手上也长了蛀牙
培养手的基本能力很重要
品德教育与造型游戏的关系
第二章 孩子的身心发展及其绘画的鉴赏方法
2.1 绘画能力的发展规律
猿类是不是更擅长画画
“一根绳式”的教育观
文字和绘画,先出现的是哪个
文字从绘画发展而来
不会画画的悲剧
孩子的身心发展有适应性和规律可循
2.2 一到三岁孩子的发展规律及其绘画的鉴赏方法
从手开始
手的劳动产生涂鸦
捏的动作从两岁开始
眼睛给线条带路
令绘画有内容的是语言
在绘画方面发生从猿到人的本质飞跃
2.3 保护孩子的涂鸦与绘画热情
绘画积极性减退的孩子
情感是行动的动力
“三无主义”扭曲了孩子的情感
情感转化为热情
不喜欢一个人画画的孩子们
要保证孩子有游戏伙伴
请给孩子准备好绘画环境
2.4 四到九岁孩子的发展规律及其绘画的鉴赏方法
语言能力的发展与绘画能力的发展
丰富与语言相对应的印象
凭印象画画的四岁儿童
五六岁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浓厚兴趣
六岁左右基底线登场了
开始关心事物的变化及排列顺序
全部是正面描绘的“展开式画法”
能从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的七岁儿童
迈向成人阶段第一步的九岁儿童
第三章 亲眼见证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
后记
日本那边确实好像是 听过一些日本人聊过
嗯嗯,只有多体验才能有丰富的真情实感的作品~~~握爪,握爪~~~
嗯嗯,看来各个国家的妈妈都是差不多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过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不要拔苗助长,父母终其一生也只是帮助和扶持孩子成长吧~~~
谢谢亲能喜欢~~~~一起受益,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