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能管的只有自己
第一次看《把时间当朋友》,是在手机上看电子版,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关了。后来听很多人提起,又打开,还是看不下去,继续关。。。直到现在,才实实在在地看完了。诚如作者所言,第一版的说教成分较多,且例子老套,第二版删改很多,感觉已经脱胎换骨,与第一版不可同日而语。讲真,第二版还是很不错的。
以下为《把时间当朋友》(第二版)读书笔记: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能管的只有自己。
1 烦躁与速成
人的基本特征——浮躁,做什么事都想速成。
期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不是所有欲望都能被满足,但人们仍然不会放弃追逐尽可能多的欲望。大多数人都抱着类似的想法: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好马上看到成果;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小,最好马上知道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差别尽在程度或者表现上。
第二个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都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才那么不现实地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达成目标,完成任务,获得解脱。可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举例来说,谁都没办法今天怀孕,明天生产。从卵子受精到胎儿出生,大约需要40周,这个阶段无法跨越。
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穷,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完美主义者”的正确解读应该是“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他们一直在努力”。
2 未知永远存在
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我们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
对未知的恐惧早已根植在人类的基因中。人们害怕未知,一切未知的、不可知的因素都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安全感。未知因素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但是,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未知永远存在。而后,我们只能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如果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继续前行,并不意味着忽略这些问题——它们已被记录在案,也由此获得了被重新审视的机会。
3 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干脆做错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结果越糟。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效率低一点也无妨,因为做一点是一点,多收获一点,多进步一点,动力就会更强一点,进而更容易持续地做下去。怎么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如果我们把成功朴素地定义为“用正确地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并在最后期限之前漂亮地完成”的话,那么,大多数所谓的“时间管理技巧”实际上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4 直面困难
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容易、容易获得奖励而已。拖延的人并非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做了很多事,但做的只是很多简单的事。他们每次回避困难的时候,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已经给自己找了恰当的借口。这些借口太强大、太有力,以致连他们自己都相信了。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永远无法完成。所谓效率,是指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够衡量的。
5 关注步骤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要学会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地关注“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后,他们才会有效地分配任务,团队才能够切实可行地完成任务。一个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他就是自己的项目主管,只有学会像项目管理者一样思考,他才能给自己分配具体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额计划,最终高效地完成任务。
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定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
6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以作者为例。他曾尝试制定年度计划,却发现自己没这个能力完成,于是他接受了现实,把计划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那他能比较好地坚持下来,并且往往完成得很出色。这令他很开心,也提高了他的自信。而随着实践的推移,他发现他竟然可以慢慢把计划期限延长到两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的计划。
作者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在目标可行、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辅以计划,才能成功。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长期目标、人生理想固然要有,但理想这东西往往太遥远,以致我们总是看不清楚。不过,看不清楚也不要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一步一步地走,把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实。至于“千里”之外的终点,既然连看都看不清,就不用花时间去想了,反正想也没用。
7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拒绝学习的人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死结: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位置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个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一个人若最终可以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过那个门槛,就是另一个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讲母语的人多拥有一个世界。
选择痴迷于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如果看来,其实每个人原本可以拥有的都并非只有一辈子,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放弃了而已。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的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 检索能力建立在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 → 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 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8 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9 方法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所以,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正确的策略是: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
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写在后面:
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有两点:
第一点,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是的,从小到大我还蛮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列计划,我本身的行动力也相对较强,但仍有很多长期计划难以实现。实际上,计划赶不上变化,久而久之,长期计划就变成了个愿景式的摆设。
李笑来说得对,长期计划是需要不断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未来是很遥远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且能立即行动且快速取得成果的也只有现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短期计划,并不停地去实践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制力,然后再慢慢挪到长期计划中。
第二点,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这年头,大家都知道投资的重要性,有人投资房地产,有人投资P2P,也有人投资共同基金,但无论是哪种投资,都不及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哪种投资,想要投资成功,你都得学习相关知识。
总的来说,这本书挺不错的,推荐阅读。
End.
行动派安小暖:
赫本迷妹一枚!
爱看书,爱写文字,爱理财。
偶尔拉拉小提琴、练练瑜伽、学学英语,生活就很美好~
2017年没啥大愿望,存10W&写100篇读书笔记&100篇原创文就好。
喜欢我的文字,就关注我吧,每周更文哦~
-
安小暖安小暖
2017年100篇读书笔记-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