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笔记
1.《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以鲁国的纪元编年的。在文学语言上善于突出事物的本质,从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的事物,特别善于描写战争。也善于从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同时,左传中习惯用发表评论的方式做结尾。
2.春秋时诸侯分五等:公(鲁国、曹国)、侯(齐国、晋国、蔡国)、伯(郑国、秦国)、子(楚国)、男(戎狄受封)。
3.春秋时期打仗出征用车战,兵车一乘有甲士(戴盔甲的兵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4.名言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人物安排
整篇文章人物安排有祥有略,突出人物性格。郑庄公和蔡仲、公子吕的对话以及“掘地见母”写的非常详细,突出了其老谋深算、姜氏偏心、公叔段的不义。而其母姜氏为公叔段“请京”、公叔段据属地于己以及战败都写的比较简略。
感悟
所谓“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郑庄公不可谓不阴险。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最后“伐诸鄢”,一步步“忍让”,最后“使其恶”。
文中寥寥几笔描写的姜氏,作为一位母亲,她对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态度使人深思。姜氏因生庄公时难产,所以对其“恶之”。喜爱公叔段,明知僭越理法,但依然“欲立之”、“为之请制”、“请京”,更是在公叔段准备谋反时为他作内应。母亲的偏爱到了如此地步,郑庄公也是个可怜的人儿,所以在事发时庄公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说完又立马后悔了。面对颍考叔和他母亲的其乐融融,郑庄公不无羡慕的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虽说之后和姜氏“掘地而见”,但面对曾经的嫌弃和背叛,他们真的能做到“其乐也融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