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4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9篇帖子・45339人参与

发帖
咪咕酱

“成甲说书”那个成甲是怎么高效看书的

咪咕酱
咪咕酱 咪咕酱 2017-03-20 22:38 阅读(4633)


《好好学习》这本书是得到app里“成甲说书”的那个成甲写的。上市20天销售4万册,最近在各大网站人气都很高。这周末看了两遍。

首先就被成甲老师在自序中体现的真诚人品所打动。更重要的是,全书都体现了他思考问题时独特的角度和进路,彰显了他丰富的知识储存量和优秀的逻辑分析能力。每一个观点的阐述都非常有说服力、引用的例证也都是我们平常接触的到的东西,例如万维钢的“精英日课”和罗辑思维和得到app……让我们的认知中融入了感性的因素,从而也更易于理解。

成甲老师的优势在于他不仅是一名知识管理专家,也是一名商人,还是公司管理者。三重身份叠加让他的书不仅有深度,也有高度,还有实操性。适合于职场小白,对管理层也能够有所启发。

作者在图书后半部分大量阐述了自己对于“得到”和罗辑思维的观察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内容付费的风口提供了自己的看法,有启发意义。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首先是几段我爱的话:

1、

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的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临界知识,套用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是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与此相似,有些知识也能够发生裂变,可以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进行指导,而当你储备的临界值时,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

2、

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耳孰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重要的是知识认知的深度,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3、

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书籍和文章,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运用到什么领域?
当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可能我并没有读完一本书,但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读完十遍书的人都要深入。这种状态,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别人眼里,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里。



然后是阅读过程中的思考:

一、一名合格的法律顾问要能引领客户的思维

虽然成甲说现在信息获取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为什么已经是这个时代,被北上广就是玩儿的烂熟的东西在成都依然没有律师玩呢?是因为信息获取的速度够吗?我想应该不是应该还是市场发展没有到这个程度,即使学到了这些知识,但是在成都没有用武之地,因此也就不会开花结果。

但是作为一名律师,尤其是担当“法律顾问”的角色,不能只看到“法律”而忽略了“顾问”之职责。虽然现在成都的企业家不会玩这些,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原因有二:第一,企业家不知道,不代表企业不需要。现代社会的企业发展路径是相似的,一个企业需要经历哪些阵痛也是几乎不会变的。即使有所区别,也能够通过研究代表性的企业而有所归纳。第二,顾问有引导教导的职责,我们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很多时候,企业明明有所需求,但是自己不清楚,企业家没有那么前瞻的见识,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从顶层架构上给他们一些极具创意和远见的建议。这样才能把企业服务好,也是对自己价值的一个提升。

所以我应该做到虽然身在成都,但是接受着北上广的律师行业讯息,了解企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并掌握政策的发展动向。

二、改变假设的体验

今天早上当我在思考怎样去找到一些我想要发展的领域里面的牛人、牛律师,以帮助自己提升得更快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在行。之前我总是在法律这个模块里面去找律师,但无疑间点开股权激励这一块,发现其实在商业领域里更容易找到律师的身影,就是不管是对接企业,或者是老总这样子,他们能赚到更多的钱;而不是在传授经验上接受律师们的咨询,可能是出于同行竞争的心理,他们可能对本行业的,不愿意倾囊相授吧。也有可能是咨询者太少,或者对这个领域研究也不透彻,不能给出好建议。

这个发现对我来说很重要,他是我的思维转变的一个结果——之前我总是以用户的心态去寻找能够给我提供服务的人。但是这一次我设想:如果是我,我能够为他人提供什么样的专业服务。这时我突然想到,应该还有其他的领域能够找到律师的身影,同时那也是最细分的条块,真真正正出现在那里为自己贴上标签的律师,应该才是更专业的人士。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打开了“在行”的页面,在“全部分类”下找到了“创业和投融资”,其中的“股权分配”一下吸引了我,果然,有律师的身影让我惊讶的是,在“生活服务”分类下,我找到了“法律服务”,果然很生活,一共13个服务中婚姻占了7个,更是有5个直接说到了“离婚”。看来律师们对于法律市场的平民化服务很看重婚姻家庭呢。

三、我可以跨这个界

成甲讲到专业与斜杠的关系是,反对盲目的通过出卖时间来变现的方式,那不是真正的斜杠真正的斜杠是努力的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为解决一个问题所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主张在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的时候要能够多元跨界。

他说,我们被标签框定了自己的可能性,这使我突然想到在阅读《金融新格局》这本书时,我所产生的那种震撼的心灵的感觉。该书不是单纯的从法律角度或者从金融的角度来谈论资产证券化,而是结合金融时局来论述。读者不仅能够了解术的层面,更重要的是道的层面或者是势的层面。从而也对该门专业知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法律和金融跨界,让我对法律的理解深植在时代的背景中,理解了为何会产生这种操作模式,也理解了这么复杂的结构设计的不得已之处,甚至对人性的思考都会多几分。

四、一次绿灯思维体验

说到要反思自己,我想起,那天在一起讨论某通航的事情时,关于运营规范与飞机之间的关系。本来我是不懂的,但是在我带着强烈假设并且明显地决心去捍卫它这种心态下,在组长和辉辉解释几遍都没有解释清楚时,我的精神就不是很稳定来,就有些不耐烦,想自己去查。

现在想想,明明有人愿意给你解释,你却还是要自己去一点点查法条学习,这不高效。而且说着要找高人指点,高人一旦没有让自己秒懂就火了,这其实是表里不一。

感谢自己最终压下火气,听完了讲解。结果很好,不仅仅跟同事之间加深了关系,也展现了自己的风格,同时,也对于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财产,但实际上有更多属性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更新了自己的思维。

《出奇制胜》和成甲老师在猫群的分享里都强调了找到导师的重要性。导师不一定是那些赫赫有名、功成名就的人,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得比我们好,在那个环境下,他就可以是我们的导师。我们可以学习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手段。虽然我们常常会苦于找不到导师,但是更应该警惕自己的是真正遇到了导师时的心态问题,应该做到先全面了解、再践行,才能出真知。但我却像对待那些被人们认可的书籍一样,看到跟自己既往观点不同的观点就想反驳。这还是防卫性心理在作祟,所以这时非常能理解成甲说的“绿灯思维”的重要性。不得不佩服成甲老师的逻辑性。他总能想得很周延。

五、相同长度,活出不同的生命厚度

“当我和其他人花了同样的时间,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时,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却和他人完全不一样,我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将军。组长说虽然他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高速公路业务,但是他的经验并没有多么的深入,依然不够专业。

我想这其实也是对她自己观念的一个更新吧!之前她说将军的诉讼经验最多,相比之下,出庭量少得多的博士就欠缺很多了。但是我相信很多经验并非要经历才能够获得,观察、反思就是方法之一。现在,组长能够说出将军不那么专业的话,算是修正了自己时间长与经验多成正比的观念。

观察学习别人的经验、过失,能够让我们虽身未至却已有所察,是进步的智慧路径。

六、复利效应的新认知

成甲说复利效应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这种表述方式改写了我之前对“复利效应”的理解:必须要有一定基础,然后不断的去努力,之前的努力会放大此后的结果这个认知。依照我那时的理解,复利效应是单线型的,今日的结果不会对明天的行为产生影响、它只会对更长时间跨度后的结果有影响。也就是说,反馈周期极长。

可是成甲的分析让我明白,其实复利效应的反馈周期非常短,每一个行为都是对过往结果的修正。如果想达到彼岸,持续的努力是必要也是最高效的。

所以,它会让我对时间更珍惜,对行为更慎重,对未来更有把握。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