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马尾20170322002读书笔记
大姐说这本是她大学舍不得买来读的,如今能买来读并且珍藏了。自从学了理科,一直是带着文科的思维在学习理科,理科成绩一直平平,怎么感觉也理解不透。即使努力得想成为一个工科女,可是看起来还是一个呆瓜。我的作文我一直是好的。心思敏锐,观察入微,侧入点新颖,马尾认为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最好切入点。
迟子建,马尾一直认为是个男人,读这本书时,我也把他当成一个男人。然后一段下来,立马肃然起敬。一个男人笔锋竟然委婉着,含蓄着,美着,傲气着。。。。。。。时至今日,我写这篇读后感才百度百科是个柔情的女人,也不觉得那么吃惊了,但是额尔古纳河的河水气息依然像春日的细雨喷洒着马尾的每一个毛孔。
跟随着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我们仿佛走入了颚温克民族生活居住的大森林,感受着他们为了生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着书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无常命运和充满了爱恨情仇的真挚情感,为一个弱小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而发出深深地感慨。这里的自然充满着灵感的自然。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深夜,希楞柱外常有风声传来。冬日的风中往往夹杂着野兽的叫声,而夏日的风中常有猫头鹰的叫声和蛙鸣。希楞柱里,也有风声,风声中夹杂着父亲的喘息和母亲的呢喃,这种特别的风声是母亲达玛拉和父亲林克制造的。母亲平素从来不叫父亲的名字,而到了深夜他们弄出了风一样响声的时刻,她总是热切地颤抖地呼唤着,林克,林克。父亲呢,他像头濒临死亡的怪兽,沉重地喘息着,让我以为他们害了重病。然而第二天早晨醒来,他们却面色红润地忙着自己的活计。就在这样的风声中,母亲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不久,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上面这段当你以为这是个男人笔下,夹杂着少数民族特色的性时,马尾特别感激他没有将性描述得那么露骨,马尾在此时觉得这个男人是细腻的,温柔的,不同于川端康成。这样的性,才是原原本本通过一个孩子的叙述表现了美好,不是简单的羞涩和残暴,带着甜甜的美。
清晨
犹如人的新生,这个民族也是新生,就是这片森林孕育族人的开始。
正午
犹如人到壮年,鄂温克族人民带着他们的驯鹿,对自然,萨满之神带着敬畏的索取,繁衍,民族的壮大,感受到一股平和强有力的气势。
黄昏
犹如人步入老年,民族随着带着历史烙印的日本人爪牙的延伸,外面巨大文化的冲击,部分族人已经开始下山定居。一个个鲜活的灵魂的陨落,读的时候马尾的心会收紧,会痛,会流泪。
半个月亮
这几年,林木因砍伐过度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山风却越来越大。驯鹿所食的苔藓逐年减少,我们不得不跟着它们频繁地搬迁。半个月亮,此时悲凉的氛围已经笼罩着上空了。
结束语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每一个生命在迟子建笔下都是那么鲜活,包括那头每次迁徙时带着火种的驯鹿;怪异要强的依芙琳姑姑,长着一双歪鼻子,但是做靴子手艺极好;爱穿裙子“我”的母亲;娶了人们称为俄罗斯妓女随后又带着他一双儿女逃跑的伊万,还有那个每次上山来让牧民们用毛皮换盐、枪支的很狡猾的图卢科夫。。。
颚温克人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与热爱。大自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万物有灵”的思想使颚温克人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与感激,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在他们眼里,自然界的山、水、日、月、风、雨、动物都具有生命的灵性,如“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看老了”,“太阳每天早上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下。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我”看待雨雪和太阳就如同自己的老朋友那样亲切。
迟子建笔下的文字提倡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为主旨,她真诚地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用心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她用自己的激情去书写可歌可泣的故事,塑造一个个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以此唤醒人们的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深思和反省,留下那难能可贵的精神家园的净土让人们在此歇息,等待着人性的回归,回归自然,《额尔古纳河的右岸》就是这种风格和精神的代表。
文中的句子太美,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真性情,故事传奇不偏离正轨。马尾希望安利到姐妹们,这样的文字能让你返璞归真,磅礴大气,酣畅淋漓,就象一曲叩人心扉的命运交响曲,时而轻柔舒缓,如置身于月明风清或鸟语花香的原野,时而激昂震撼,如观悬崖飞瀑或惊涛拍岸般,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