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下的成长
背景:A家庭与B家庭都是三代同堂,两家孙子辈正好同岁,很具对比性。
A家:爷爷年轻时被征兵,去了不到一个月,生病,在医院呆了一年多,后退役回家,与做小学教员的奶奶结婚。爸爸高中毕业,成绩勉强,没有继续,现在在一家当地铝厂做技术工。妈妈初中毕业,在当地一家纺织厂做技术工。儿子高考了两次,现在在山陕一家大学念会计专业。
B家:爷爷年轻时做老师,然后与同是老师的奶奶结婚,后做到高中校长直到退休。爸爸学生时成绩很好,后做了选调生,然后一步一步升职,现在担任市级政府单位一把手。妈妈学习成绩也很好,结婚后一直在学习,现在是博士后,在市委党校做老师。儿子现在在剑桥读电气工程专业。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在爷爷辈就分开了啊。这话其实很对,真实情况是:爷爷辈的时候,A家条件是优于B家的,A家开了一个面粉厂,当时也算是可以的。而B家,当时教师工资很低,而且很忙,B家的两个孩子有时是要托付给A家照看的。
后来A家面粉厂关了,依靠种地取得收入。
现在来谈一下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因为当初两个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因为时间很近,所以一直被当做彼此的参考了。出生后,更是全方位的,被邻里八乡讨论。
B家孩子长得稍微快一点,A家认为是B父母给他吃的好的原因,所以也给A准备牛奶面包啊什么的,但问起来的时候,B家给孩子吃的就是米粥馒头,一样的家常饭。诸如此类吧。
B家给儿子报了小提琴,除此之外还凭着自己兴趣去学轮滑钢琴之类的。A家反映是:他们有钱折腾啊,我们没钱。所以B家儿子周六周日玩电脑打游戏【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因为有身边这么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我对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块特别有感触。现在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大城市。附一张之前看到的中国阶层分布图
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太扎心了啊老铁!!
很多人就说,这就不没有往上升的希望了么?此话差矣。B家爸爸当时就是凭一己之力杀出一条血路然后走上康庄大道的【笑】
所以,不是没有希望,是在于你怎么想怎么做。想要下一代优秀?好啊,先把自己变优秀再说,不要自己实现不了就强压在孩子身上。否则就无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能是蓝色的重复。
写在最后:感觉语无伦次了有点。其实还是蛮懒的一个人,主要是早上看到@青鸟的天空727 的那篇帖子然后感觉有话说。。。哈哈,继续搬砖去了。。。
亲爱的写的真好,请问你看到的是我的哪篇文章啊?
谢谢亲爱的
属于7
这句真的人很赞
7,想往6走~
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