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你必须知道的保险知识干货

来自我的保险我做主・179篇帖子・2969人参与

发帖
柚子茶的独白

『干货』买保险之前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

最近关注保险小组的财蜜越来越多啦,作为一名尽(ren)职(lao)尽(ren)责(yuan)小组长~ 😜😜 更应该竭尽所能帮助大家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克服了拖延症,终于在忙碌的假期后整理了这10条箴言~ 希望姐妹们能够从中收益~👇


1.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


近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某保险产品4月1日停售的消息,正是对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提出的『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这一要求的落实。保险应回归保障的本质,而不应成为纯粹的理财工具。所以大家在配置保险之前,一定要先将保障做高,做全,再考虑其他的产品。


2. 理性的思考自己能够承受多少保费,不要盲目的追求的高保额


根据双十原则,家庭年保费支出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现在消费型的保险5%以下就能做到),保额最好是能达到年收入的10倍。那些销售人员说的要拿年收入10%-25%的资金来买保险,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3. 了解保费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保费=保障成本+费用+投资的钱


无论我们购买的是消费型保险,还是储蓄型的两全、分红、万能、投连险,每年的保障成本和费用都被消费掉了。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返本、分红、付息,无非是在拿客户的钱去投资,然后把投资收益再分给客户。受保监会监管政策和保险公司投资水平的限制,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比较低,且普遍低于定期存款和国债。


因此:尽量购买消费型保障功能的保险,这样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购买的很高的保障。然后把省下来的钱投资到其他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中去,如债券、基金定投等,即『买定投余』。这样我们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更高。


4. 优先为家庭经济支柱配置保险


有很多财蜜不清楚买保险的顺序,有些甚至大人的保障都没有,却给孩子买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保障,这样都是不合理的分配,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而家庭经济支柱更应该首先给自己配置保障。


5. 基础保障应以小博大,最大程度转移风险


基础保障一般就是指意外类、重疾类这些一旦发生就需要大量经济支持的事件,不花个几十万根本搞不定,那么这笔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打击。所以在有限的预算内应首先配置意外、重疾、身故的保障,转移最大的风险。


6. 买保险之前一定要认真研究条款,不要盲目听信销售人员的介绍


无论是线上投保还是线下投保,都会有保单的条款介绍,应认真研究条款中写明的保险金额、保险责任以及除外责任,分红险万能险保单还应该重点关注条款里风险提示语(可能会以非常小的字眼出现),然后再与自己的需求对照,避免因个别业务员的误导而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


7. 要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买的保险,在投保之前都有健康告知的要求,如果故意隐瞒事实,不如实告知的话,可能会有两个结果,一是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二是由于没有如实告知造成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可能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且不退还保费。


8. 分红利率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产品,应知悉以下事项,避免盲目购买: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投资连结保险未来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亏损;万能保险最低保证利率之上的投资收益不确定;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可能要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退保费等费用,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


9. 不要盲目跟风,别人家的产品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收入不同年龄的人群,买保险的需求都有差别的,市面上卖的最火爆的一款产品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产品,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求,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10. 大公司和小公司,线上和线下购买的保险,理赔没有区别


经常会有财蜜问到,XXX保险公司是不是很小?那万一以后无法理赔怎么办?

在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即使是“名气很小”的保险公司,也不会轻易的倒闭或着停止业务的。保险法规定寿险公司即使破产也会有其他保险公司接管业务。


无论是线下业务员,还是网上销售平台,都只是“协助理赔”的角色,更何况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营销员两年的留存率不到15%,你还相信有了业务员的协助以后才能更好的理赔吗?事实是,只有保险公司才有真正的理赔权限。无论通过哪一种渠道购买保险产品,最后出事了找的都是保险公司。网上买的保险,保单具备全部的法律效力,保险公司也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待。


如果财蜜们还有更好更实用的『箴言』,欢迎来留言区分享哦~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4)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