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时代生活史》读书笔记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读书笔记本来是打算3月写的,最后的五分之一直到今天才看完。不要误会,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作者是陈存仁(1908-1990),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居住在上海,是那个时期的名医。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描述了作者如何从幼时失怙,青年求学,从事中医行业,直到他离开上海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代名医,他结交众多当代名流,对于我来说那些存在历史课本中的名字,比如章太炎,蔡元培,陆小曼,丁福宝,丁甘仁,吴稚晖,郑孝胥等。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给我描述了一个和现在截然不同的上海,北京,乃至日本。
银元故事始于作者小时候得到的一枚银元的压岁钱,当时作者还年幼,家族还没败落,父亲还在世。当时的银元对于小小的作者来说是一种幸福,巨款的象征。之后,家族破产,父亲染病,家里的钱也越来越少,转了学,搬了家,每天吃的菜也是廉价的。虽然有叔父的资助其上学,上不起西医,转去学费更为便宜的中医。为了省钱,他很少搭电车;为了赚钱,他外出找兼职,向报纸投稿,想药品的广告,自己创办报纸,买地皮,出书。当然,作者的主业是开诊所做中医,坐堂给上门的病人看,出诊给病人看病。而幼时那一枚代表童年幸福的银元一直没有动用,然而却再也找不到那枚银元了。
后来作者自己会赚钱,对于银元的幸福感就没有这么强了。由于日本企图通过收购中国银含量高的银币,回去融化,加入杂质后重新进入中国市场换取差价,银元的流通性越来越少。为了抗衡日本的这种做法,政府也在收购银元,限制银的流通。银币渐渐存在于家庭的地窖中。后期,由于纸币的不断贬值,银元的价值不变,人们纸币到手后不得不第一时间换成银元。是怎么样的贬值呢,油条从2k涨到5k,然后涨到1w。作者去五芳斋吃了一碗面,付了15万。当时的警察开创了第二职业,卖煤;消防队在救火前要商讨辛苦费,还要现金,不然就看着火一路烧起来。这也是作者决定离开上海去香港定居的理由。
除了银元,作者还提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有关钱的信息。比如为了母亲出嫁时的“压箱钱”:一百个“康熙铜钱”用红线扎成一条,十条为一串。作者参与的富豪姑丈家的分家产,从地下挖出姑丈藏的几箱银币和银元宝,揭开当时上海的土豪们是如何给后代存家产的。作者和丁老师为了出有关古钱币的书,去钱币市场上按铜价收购钱币。
书里面还谈到作者去北京琉璃厂买医术,远渡日本买书,探访李时珍墓,作为中医行业代表取消政府有关取消中医的抗议活动。还有一些旧时上海的职业,比如跑腿买卖物品赚差价的跑腿帮,从小幸苦练唱歌的越剧女艺人,妓院里专攻不同的妓女,想师从章太炎的富家学子等。还有一些出殡,请客,过节,请药王的习俗。还有当时特定的时代产物,钱庄。说到钱庄,看了此书我才知道当时能拿出钱庄庄票的堪比今日的信用卡黑卡,都是有实力有背景的人才能有的,不是小说中平民百姓都能涉及的,平民小户要存钱只能去银行,多么有意思的演变啊。
看起来很涨知识啊
嗯嗯 这本书有不同的2个人推荐 一个是有关理财的博主 另一个是说看看货币贬值 所以我觉得还蛮值得看的
看起来挺有趣的一本书